30

May

2011

贸易融资 藏獒血口

发布时间:2011/5/30 16:07:191367次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

新闻导读:如果说以既往的方式从银行信贷里抠钱,那是老虎的做派;而借贸易融资吞金,就像藏獒的游戏。这种不起眼的拿钱行当正日渐兴隆,仅一个进口铜就达到年融资千亿元的规模。

  一纸通知令铜进出口业务骤减,60万吨还是20万吨

  4月21日,已是上午10点47分,在上海外高桥(600648)保税区经营一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宋平,终于从椅子上霍然站起,他不想再在办公桌前等下去。

  

  自3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发出《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以来,宋平的公司业绩每况愈下。

  从前那种每天疯狂地为企业代办进出口业务的时光,如今让宋平怀念。

  

  宋平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没有进出口资质的贸易商和一些嫌进出口贸易事项繁琐的企业代办进出口业务。

  

  正是《通知》使宋平的业务清淡。

  《通知》规定:加强转口贸易外汇管理。

  转口贸易项下外汇收入应在企业进行相应转口贸易对外支付后方可结汇或划转。

  银行收到转口贸易外汇收入应当转入企业待核查账户;企业将转口贸易收入结汇或划转到经常项目账户时,应当向银行提交相应的转口贸易出口合同、进口合同、收汇及付汇凭证;银行审核相关单证后方可为企业办理结汇或划转手续。

  转口贸易收入结汇或划转金额超过相应支出金额20%的,企业应当持上述单证向当地外汇局申请;经当地外汇局核准后,银行方可为企业办理相应结汇或划转手续。

  下调预收货款和90天以上延期付款基础比例。

  将企业货物贸易项下预收货款或90天以上延期付款的基础比例,分别调减至其前12个月出口收汇或进口付汇总额的20%。

  

  宋平告诉记者,他是靠代理铜、锌等金属进出口业务发家的,然而外管局发文后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他的铜进出口代理业务全线萎缩,只剩下几个从国内的大型国有金属贸易企业手头凭关系分下来的单子勉力维持。

  他以为这是中国铜需求减少的信号,然而现在曝出中国有这么高的铜库存让他不能想象。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1年1至4月,中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116.668万吨。

  截至2010年12月底,年内累计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为429.25万吨。

  

  信步渡下位于荷丹路的办公楼,宋平不由自主奔向了外高桥区的保税仓库。

  早间读报时的一则信息始终挥之不去:据估算,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铜库存可能有60万-70万吨,而目前中国隐性库存将近100万吨。

  此前,他不止一次看到路透社和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南非标准银行等机构的数据称,中国上海的保税区约有60万吨铜库存,此外中国南方港口还有10万吨。

  

  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信息则显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显性库存不足20万吨。

  

  事实上,上海期交所报告的铜库存量比20万吨还低:截至5月20日,铜库存为9.01万吨,其中完税库库存5.95万吨,保税库库存为3.06万吨。

  而同期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为46.63万吨。

  

  对于中国进口铜库存的数据,为何中外统计结果有如此大的出入?是想隐瞒什么吗?宋平忍不住想到上海的各个仓库去看个究竟。

  

  进口铜超过需求,因为它是贸易融资的托儿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政府最早批准建设的保税区,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以至于中国人能看到的舶来品包装上有很多是标明分装或者贴标于此。

  由于紧临中国铜的进口门户上海外高桥港,外高桥保税区的仓储业务颇显繁忙。

  

  上海期交所为大宗商品交易所指定的8个仓库中,仅有的2个可为异地升贴水价实行保税的仓库就在这里,而另外6个上海期交所指定的仓库,其异地升贴水价格都是实行标准价无保税的。

  从地域半径上而言,8个仓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都不太远。

  

  在外高桥保税区4号门附近,宋平遇到了他的熟人,就职于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军(化名)。

  

  李军告诉宋平,4号门的仓库本来并不是用来存放铜的,但由于7号门的露天货场堆满仓了,所以才不得不将这里仓库外的露天场地临时借给进口商存放铜。

  不止这里,5号门附近的仓库也一样。

  

  据说,借用仓库外的露天场地堆放铜的仓储价格并不比放在标准货场里来得更便宜,相反,除了要交纳租赁货场的费用外,还要再交纳300元/吨的水泥地面维护费。

  

  但即使这样,铜进口量却依旧有增无减。

  本来还希望外管局的文件能令这种状况得以扭转,然而这仅仅阻截了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铜进口之路,它们的铜进口需求不多,但却未缩减那些国有大企业的铜进口量,它们才是大客户。

  看趋势,后期这些大企业还会加大铜进口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其内部文件中指出,2010年的铜进口量对于中国的实际需求而言偏高。

  

  宋平告诉记者,进口铜之所以会这样热,是因为铜这种大宗商品一度是贸易融资所依的“托儿”。

  

  之所以会选择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铜做“托儿”,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敲定进口一批铜后,通常选择与国外卖家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方式来完成交易。

  由于银行认定的各企业的商业信用等级不同,没有授信额度的企业申请信用证时将会被要求最高向银行先交付全额信用证保证金,而得到银行较高授信额度的企业,则无需交纳一分钱就可以取得银行开具的信用证。

  

  而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中,仅在开具信用证一项事务上就有许多“放水”之处。

  

  首先,进口该类大宗商品方甚至不需要与出口方事先商定价格、装货船名、目的港、总数量,也无需确定转售对象,只需在开具信用证时注明“尚未生效”,此后再追加约定生效时间及条件便可以得到银行开出的信用证,而这种信用证又具备可撤销的特性,从而达到资金安全的目的。

  这一点是标准格式银行信用证的第(七)项内容中的“软”条款第5条的规定。

  “软”条款又称暂不生效条款,只有在某项条件完成时方可支付。

  

  当然,铜资源紧缺和中国境内的刚性需求等背景,以及铜价日趋升高和变现能力远高于其它金属的特性,也是促成铜首选入围贸易融资标的的理由。

  

  虽然铜也会遭遇进口价格波动的风险,但依然无法消减贸易商的进口热情。

  

  为什么贸易商会忽略进口成本?原因只有一个融资资金会换来更大的效益。

  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在境内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齐增的当下。

  

  宋平为记者算过一笔账:一个企业在2011年3月初以71000元/吨的价钱进口了1吨铜,但到4月时由于种种原因,铜的交易价出现大跌的趋势,每吨只值70000元/吨,这就意味着进口1吨铜将为这个企业带来2000元的亏损,亏损度为3%。

  但这相较于民间融资利息15%-25%,和房地产信托融资则需支付约15%的利率而言,微乎其微。

  

  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为了保证持续稳定的市场供应和企业的中长期利益,国际市场上贸易双方签订的订单多采用长期合同,这占到历年中国所有铜进口量的80%左右。

  而国际市场上的铜生产加工商,在铜的开采和生产加工上,也会参考长期合同订单组织安排生产。

  

  又因为2004年至今,以金属铜为代表的进口商品,其交割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铜进口后交割数量有限,只是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体系解决产品定价;另一方面,交易所设立交割仓库,大致有三分之一的库存都是为金融客户融资运作。

  

  他说,若以2009、2010年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则平均每年铜贸易融资进口量约为143万吨。

  以国内铜价平均65000元/吨粗略计算,可实现融资额近1000亿元(与前述200亿美元的融资额基本相符)。

  

  据他介绍,这几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屡出重拳,一些处在调控枪口上的行业,如房地产等行业在银行信贷日紧之际,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资金补充。

  而贸易融资这种方式恰巧打开了一扇透气的窗。

  

  自从有了贸易融资这一出口,进口金属铜就再不受限于铜短期价格和行业真实需求了,中国港口的铜现货库存持续保持高饱和度,甚至出现短期“激增”,这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其它的大宗商品的品类如大豆、石油、化纤、化工材料等因与铜有着类似的交易特征,也同步被发展为贸易融资的“托儿”。

  

  然而3月30日,外管局横空出台了《通知》,此前活络的国内贸易商中胆小的便就此收手,而大部分则选择了观望,这也是宋平所经营的进出口业务代理的国际贸易公司业务减少的主因。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