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April

2011

豫光集团:在循环利用中做大再生铅产业

发布时间:2011/4/6 16:51:091024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加快推进综合回收体系建设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的再生铅发展模式,目前被业界誉为“再生铅发展的中国样本”。

  作为再生铅产业的推行者和先行者,豫光金铅自2003年以来,就开始构建区域性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在废旧蓄电池集散地建立了多个回收网点。

  可以说,目前豫光的回收网络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豫光金铅已经从各类废旧产品和废渣中回收了大量的有价金属,并形成了以再生铅为主线的铅产业链、锌产业链和铅锌综合回收产业链,但是,这一产业链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仍需有完善的综合回收体系的支持。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废旧产品回收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废旧产品回收比较分散。

  仅从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的机构就包括:商业部门的供销系统、物资部门的金属回收公司、再生铅厂的回收网络、蓄电池制造企业等。

  

  这种局面容易造成废旧电池处理行业的准入门槛过低,使行业的集中度不高,既难以形成废旧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规模优势,也很难保证对废旧电池处置的科学合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国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状况仍不容乐观,再生铅行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从产业发展的现状看,一方面,应尽快制定再生铅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采取“上大压小”产业优惠政策,依托大型优秀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建立全国回收网络体系,规范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为;同时,加快建设全国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中心,并通过产业政策给予扶持,提高我国再生铅行业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我国关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经营单位进行资质确认,坚决取缔不法回收经营企业,下大力气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再生铅企业,为再生铅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

  

  核心提示

  2011年伊始,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的一些生产厂长就感受到了别样的压力:集团效益考核的指标不再把产量放在首位,取而代之的是废旧资源和废渣料的再利用。

  

  作为铅锌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豫光集团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开发了“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先进工艺,开创了再生铅和原生铅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使铅工业步入“生产—消费—再生”的循环发展之路。

  在废渣治理上,豫光集团在铅锌冶炼废渣中提取了金、银、锑、铋、铜、铟、镉等30余种有价金属,基本做到了对原料的“吃干榨净”。

  

  发展特色再生铅产业

  加快对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些废旧铅酸蓄电池如果直接被丢弃,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在豫光金铅废旧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中心,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战指着一堆废旧的汽车电池说,“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再生铅生产模式,可以从每1.8吨的废旧蓄电池中提炼出约1吨的铅,而且能耗大约只有直接冶炼铅锌矿的三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我国是全球精铅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我国精铅产量达420万吨。

  而铅酸蓄电池是我国铅的最大用户,从蓄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已超150万吨,并呈日益增长的态势。

  

  李新战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的铅资源,河南豫光累计投资近10亿元,大力发展特色再生铅产业。

  2003年,河南豫光成立废旧蓄电池回收公司,专门从事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公司还通过与各大矿务局和蓄电池厂等合作回收蓄电池,进一步保证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需求量。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一批专业采购技术服务人员,并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等地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区域回收网络体系,保证了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需求量,为公司加快发展废旧蓄电池的再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新战告诉记者,假如按照公司年回收20万吨再生铅计算,与传统工艺相比,每年可多回收利用近1万吨铅金属,节约的能耗折合2万吨标煤,再生铅综合能耗降至128kg/t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

  

  “公司现在已建成两条废旧铅酸蓄电池预处理生产线,年回收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36万吨,年产再生铅20万吨,塑料1.6万吨,硫酸5万吨。”李新战表示,未来3至5年内,豫光集团将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新建三个18万吨/年废旧铅酸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工程,形成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90万吨生产规模,并从回收网络建设、预处理、熔炼、综合回收以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构建完善再生铅循环利用模式,促进再生铅行业整体的技术升级及集中度的提高。

  

  增添再生发展的动力

  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再生铅产业的“绿色冶炼”,关键在于不断强化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冶炼不断深入发展的强大原动力。”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拥军说,为了实现“绿色冶炼”的发展理念,豫光金铅一直致力于冶炼技术的创新发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记者了解到,豫光在行业第一家采用非定态二氧化硫技术治理尾气;第一家采用富氧底吹氧化—还原熔炼技术;第一家淘汰烧结机—鼓风炉生产工艺。

  2010年,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熔炼炼铅新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这个被誉为“豫光炼铅法”投产后,能够处理高硫、高金、高铜等多种伴生矿和渣料,吨粗铅冶炼综合能耗为240千克标煤,比烧结机炼铅能耗低60%。

  

  “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吸收和自主研发,是推动豫光循环经济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王拥军说,只有依托先进的冶炼技术,才能推进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对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预处理中,豫光金铅采用了国际先进的CX集成系统,实现系统全封闭、全自动预处理水力分离,产物分离彻底,铅膏、铅栅、塑料可实现分类充分再利用,工艺处理能力大、生产效率高。

  

  而在对铅膏的利用中,则利用铅冶炼富氧底吹直接炼铅工艺与原生矿一起进行综合处理,实现了铅膏的无碳化处理。

  该熔池熔炼再生铅新工艺比一般熔炼再生铅工艺能耗降低40%;工艺全流程密闭生产,环保效果好,有价金属回收利用率高,铅回收率97%以上。

  

  循环经济凸显规模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开拓新的循环领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主导产品,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董事长杨安国告诉记者,铅锌互补,这是铅冶炼行业的一个基本常识。而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中的锌,豫光集团积极打造循环经济圈,努力实现规模效益。2005年公司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为了拉大循环经济圈、形成闭环循环,“十一五”期间,公司先后投资17亿元建设了30万吨电锌一期、二期工程,投资4亿元建设了8万吨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形成了铅锌互补的循环经济优势。

  

  2006年,公司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上,投资建设了铟、锗、粗镉、银浮选等资源综合回收工程,小金属产量不断上涨,综合回收毛利润占全厂总毛利的60%以上。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3大循环圈,即铅产业链循环圈、锌产业链循环圈、铅锌互补大循环圈,并由此构成了豫光有色产业大循环圈。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由铅、锌、金、银为主产品扩展为铅、锌、金、银、锑、铋、铜、铟、锗、镉、硫酸等多种类,多种伴生金属被回收利用,从而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开展,豫光集团的工业三废排放也得到了根本的治理。

  二氧化硫被回收制成了硫酸,热蒸汽被利用起来实现余热发电;废水排放首先是实现了循环利用、零排放,其次是随着污水治理的不断深入,目前公司处理过的废水已经达到了人体直接饮用的标准。

  

  在废渣治理上,豫光集团在铅锌冶炼废渣中提取了金、银、锑、铋、铜、铟、镉等30余种有价金属,基本做到了对原料的“吃干榨净”。

  2010年,公司生产再生铅100279吨,综合回收黄金3285千克、白银605吨、硫酸63万吨、粗铜5017吨、锑白1690吨、粗铋323吨、精镉550吨、精铟8610千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豫光已研发使用或正在试验的氧气底吹炼铜、氧气底吹提锌、氧气底吹提取金银、氧气底吹提取锑、铋等工艺及装备的研制开发,提升了公司废渣的冶炼水平,促进了废渣处理装备的升级换代,实现了全冶炼系统的低碳作业模式,使豫光集团走上了一条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富氧底吹熔炼技术的应用、新能源的推广和清洁化生产管理,2010年豫光铅冶炼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国家规定标准下降了240千克标煤/吨。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