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arch

2011

青海有色金属等特色工业体系后发优势显现

发布时间:2011/3/7 10:38:361301次

据新华社报道:

新闻导读:

  “‘十一五’期间,青海一般性工业投资累计达1070亿元,比‘十五’净增760亿元,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31%。当前青海省工业发展依然主要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的资源性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仍然偏重。

  十一五”以来,西部资源大省青海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使工业经济由资源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逐步确立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工业体系,后发优势日趋明显。

  

不过,“十二五”期间,青海工业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调结构、转方式任重而道远。

  

  ――“十一五”调结构促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提供的统计信息显示,“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累计淘汰铁合金、电解铝、水泥、碳化硅、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493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3.44吨标煤/万元下降到了2010年的2.6吨标煤/万元。

  

  与此同时,“十一五”的5年间,青海省工业增加值却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71.7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5%。

  

工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也从29.8%上升到了43%。

  

  “这‘一降一升’反映出青海产业结构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青海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闫宝亮说,通过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十一五”以来,青海工业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色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形成。

  

  就资源而言,青海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省,据地勘部门统计,其境内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资源达105种,其中11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首位。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工业基础薄弱且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一直以来都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短板”。

  

  进入“十一五”以来,青海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结构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整投资结构,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引进和实施了5万吨电池正极材料、2400万平方米化成箔、盐湖金属镁一体化综合利用、6万吨大型液压锻模机和电解铜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项目。

  

同时,于2008年集中出台了盐湖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规划,并启动了总投资达1172亿元的94个产业振兴项目。

  

  “‘十一五’期间,青海一般性工业投资累计达1070亿元,比‘十五’净增760亿元,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31%。”青海省经济委员会工业投资管理处处长乔弘志说,随着钾肥综合利用、多晶硅、单晶硅及硅切片、电解铝及深加工等产业调整振兴项目的建成和有序推进,青海工业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同时,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拉动了全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循环、低碳和绿色项目的投资比重也显著提高。

  

  ――“十二五”将着力发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经过“十一五”的高速发展,青海已经形成了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钢铁、装备制造特、特色生物以及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等行业的产业规模,工业基础基本具备,这为“十二五”及以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青海省工业与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构想,“十二五”期间,青海将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特色轻工和生物产业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十二五’期间,工业投资将着重促进产品结构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化、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同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力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乔弘志说,为打造这十大优势产业,从今年起青海将实施工业“双百”行动,即“建设百个重点项目、培育百户重点企业”,面向“十二五”培育10户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打造60户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

  

  据介绍,在新能源产业上,青海省将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风能、锂离子电池和生物质能产业,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新材料产业将在现有1万吨铜箔、1万吨铝箔和600万平方米化成箔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延伸硅及硅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产业链条,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合金材料和新型化工、建筑材料;而盐湖化工产业将以钾、钠、镁、锂、硼等资源综合开发为主线,构建以钾盐为核心的化肥工业、镁钠资源综合利用和盐湖卤水深度加工循环经济。

  

  同时,依托青海丰富的电力资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已经基本形成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产业集群,着力建设有色金属冶炼以及铝镁轻金属合金生产基地;利用柴达木地区油气资源优势,与盐湖化工产业相融合,促进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产业一体化进程,发展甲醇、甲醛、合成氨、PVC、乙炔等下游产品,使石油天然气从单一的燃料型工业综合化工型和精深加工型转变。

  

  此外,通过引进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和高端设备,结合科技支撑项目技术创新,适度扩大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藏毯和民族服饰为主的特色纺织产业和具有鲜明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体系。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闫宝亮说,按照这一规划走下去,到“十二五”末,青海工业经济中制造业的比重将提高到7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20%,循环经济比重达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

  

  ――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虽然经过“十一五”持续的结构调整,青海工业发展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显现出活力,发展方向也已经非常清晰,但是,由于受资源型工业特点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十二五”期间,青海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结构性矛盾。

  

  首先,当前青海省工业发展依然主要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的资源性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仍然偏重。

  

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创新主导型企业不多,产业层次不高。

  

  其次,加工层次低,资源优势未能得到高效利用,大多工业行业仍然停留在初加工、低端层次。

  

尽管产业框架已经形成,但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链条短、产业和企业的互补和融合度仍然不足等问题,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的状况仍然存在。

  

  此外,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再加上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冶金和基础加工业发展较快,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和资源型产业问题突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能源消耗过多地集中于基础加工业,从而导致节能降耗的压力越来越大。

  

  “‘十二五’期间,继续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依然是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省经济委员会行业处有关负责人沙生明说,一方面,要全力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物医药、农畜产品加工、旅游制品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能耗低、附加值高的在建项目尽快形成产能。

  

另一方面,要继加快组织实施八大产业调整振兴项目,优先支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要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大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力度,破解制约产业融合和延长产业链的技术难题,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综合化和精细化方向转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