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February

2011

稀土市场纷争重现

发布时间:2011/2/28 8:27:591124次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

  在2010年末,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为期半年的稀土等矿产专项整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稀土市场的纷争重现。中央部委、央企、地方政府各有攻守,针对稀土的博弈仍在不断上演

  随着稀土之争的加剧,即使最普通的中国人也开始关注“稀土”这个字眼。1992年,邓小平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然而,当中东牢牢把握石油定价权和享受暴利之时,中国稀土却没能享受到其“垄断”地位所带来的高利润,相反,部分遭“贱卖”的中国稀土甚至通过“走私”通道成了他国的稀土储备。2004年以前,中国的稀土产品约有70%出口,2004年以后减少到30%。如果把走私估计为2万至4万吨,出口量仍然在50%至60%。 稀土在世界

  稀土含有丰富的磁、光、电等特性,其所包括的材料在航空、航天、信息、电子、能源、交通、医疗卫生等13个领域、40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稀土有“现代工业维生素”之称。 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包头,占83%。此外,四川占8%,山东占3%,江西等南方7省占了3%。根据国外有关统计,1998年中国的稀土资源量占到了世界的41%。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目前中国稀土资源占36%。这是因为中国的稀土资源在不断开发,国外则发现了新的稀土资源。

  从稀土的工业储量来看,稀土在美国、澳大利亚、越南、俄罗斯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都有一定的储量。根据2009年统计,美国稀土储量占世界13%,而产量为零;俄罗斯储量占世界19%,产量为零;澳大利亚储量为540万吨,产量也为零。占有全球70%稀土储备的其他国家只开采不足10%的稀土资源。

  “尽管稀土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资源,但1995年以后世界上绝大部分稀土都是由我们来供应。”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徐光宪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70年代后期,中国研究出了“稀土萃取串级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很便宜、高效地进行稀土分离。到90年代,中国的稀土分离技术逐渐领先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场“中国冲击波”。比如,美国Ames实验室是全球较早做稀土的机构,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稀土分离。它的提取浓度是每升百分之一克。而中国用萃取理论,提取的浓度达到一升几百克。国际上开始意识到中国有纯度很高的稀土。

  随着中国萃取理论的推广,稀土行业的高利润也开始被发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地方稀土厂、私营稀土厂一哄而上,中国短时间内涌现近100家稀土厂。当时全世界的稀土需求量只有10万吨,中国的稀土分离能力到了15万吨以上,开始超过了需求。

  在中国强大的稀土生产能力下,各国不再开采自己的稀土,都购买中国稀土。到90年代中期,世界较大规模的稀土企业均关闭了生产线,法国的Rhodia厂和美国的Morlycorp厂相继停产。

  到了2010年,随着中国加强对稀土行业的管理,国际稀土生产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尽管已经习惯依赖于中国,一些稀土消耗大国还是开始另谋出路,寻找新的稀土来源。美国酝酿着恢复开发过去封存的稀土矿山,两家澳大利亚公司也在准备开采稀土,韩国则与缅甸达成了开采缅甸稀土资源的协议。日本国会更是在2010年10月26日通过了3369亿日元的追加预算案,专门用于和第三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 丧失的话语权

  面对我国稀土全世界第一的工业储量和越来越低的出口价格,使中国完全丧失价格话语权。徐光宪曾在报告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单一高纯稀土产量占世界90%以上份额,但由于稀土用量不大,被认为是小产业,因此全国稀土领导小组被取消,放弃了宏观调控。又由于当时我国科学界、企业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薄弱,本来只在包头稀土三厂等3个国营稀土大厂推广的分离技术,迅速扩散到地方和私营企业,建厂达几十个之多,生产能力达12—15万吨,大于全世界稀土需求量,造成供过于求,人为压低稀土价格。

  长期以来,珍贵的资源只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口。例如,2008年起,稀土价格大幅回落。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等国有了大量储备,因此在稀土价格高位运行的时候不买入,这让他们反而有了国际稀土的定价权。

  此外,我国虽然是稀土资源大国,却不是稀土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稀土许多高技术产品和专利都掌握在国外少数公司手中,他们将这些技术视为高度机密,而我国高技术稀土产品少,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低价出口稀土矿物、混合稀土及许多初级产品,然后再高价进口深加工稀土产品。

  徐光宪曾向媒体表达过一个“1∶10∶100”的观点。他说,假如稀土原矿的价值是1,那么分离产品的价值是10,而下游应用产品的价值将超过100。“现在‘1∶10’我们已经做到了,而后面的‘10∶100’,目前还没有做到。”

  对此,专家建议我国建立稀土储备体系,以防将来受制于人。徐光宪举例说,包头的白云鄂博主东矿稀土利用率不到10%,浪费了10%至15%,保留在尾矿中的仍有75%至80%,同时对钍的利用率为零。而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该矿将在30年内耗尽。我国每年对于稀土的需求量大约为5至6万吨,占全国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几十年后,中国将由‘稀土大国’变成‘稀土紧缺国’,这对于我国高端技术的发展极为不利。由此,徐光宪强烈呼吁国家严格控制稀土开采量,建立稀土储备制度,并拨出一定经费用于在价格低迷时收购稀土作为战略储备,借以收回稀土的国际定价权。 新政下的矛盾

  对于目前中国稀土行业的乱局,国家开始全面整顿稀土行业。2月10日,国土资源部宣布,在江西赣州设立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规划区涉及赣州7个县共计2534平方公里。此时,正值稀土专项整顿完成不久,中央将“收集地方采矿权,实现稀土行业集中格局”的传闻随之风起。对此,业内人士称,未来国家还将继续针对优势稀土资源划定国家规划区,下一批规划区可能落户湖南和广东。而新的“国家级”矿区,是否涉及采矿权“有待商榷”。

  在2010年末,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为期半年的稀土等矿产专项整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稀土市场的纷争重现。中央部委、央企、地方政府各有攻守,针对稀土的博弈仍在不断上演。

  随着稀土整合的推进,以中铝、五矿、中色为代表的“央企国家队”频繁在地方稀土市场跑马圈地,但地方政府对此并不买账。南方稀土重镇江西省,在这轮对抗中率先发难。江西省开始筹划“江西省钨与稀土工程研究中心”(下称“江西研究中心”)。该中心由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赣州虔东稀土集团、江西省龙钇重稀土材料公司等六家当地单位共同组建。

  2010年3月,江西省引进中铝制衡此前在江西一家独大的五矿集团;2011年年初,赣州市将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下称“红金稀土”)列入该市支持IPO梯队企业之列,此举将以销纳红金稀土为主业的五矿稀土彻底架空,赣州驱赶五矿已是意图明显。

  “江西的目标不仅要做(稀土)资源大省,还要做(稀土)产业大省。”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江西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由于五矿等央企只看重短期利益,使得全省的稀土产业多集中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上游业务。按照江西全省的规划,政府意图控制上游资源的同时,独立涉足下游深加工领域,以期打造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也有人对央企此类行径颇为不屑:“央企的实力不是体现在获取多少资源,而是体现在(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方面(的进展)。”而在这一层面,各大央企并没有成熟的技术积累。

  在地方与央企的博弈中,中央的政策明显倾向于央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国资委主任王勇亦明确表态支持五矿、中铝等有实力的央企整合地方稀土资源。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