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January

2011

湖南有色:湘企与央企强强联合的典范

发布时间:2011/1/24 9:28:131622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这注定是会引起业内外长期关注的一次战略重组!

  2009年12月28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五矿”)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签署战略重组协议,中国五矿出资近56亿元,控股湖南有色。

  这是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第一个大型并购重组项目。

  这两家在全球有色金属产业颇具影响力的大企业强强联手,自然吸引了全国甚至全球有色金属业界的眼球。

  转眼一年已逝。

  重组后的新湖南有色运行如何?中国五矿对湖南省政府的响亮承诺,仍是一张令人激情澎湃的蓝图,还是正在演绎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立足省内资源,着眼集团内优势企业,有退有进,在有序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稳步迈向全球最具竞争实力的有色金属企业台阶

  中国五矿与湖南有色虽然2009年底已签署战略重组协议,新湖南有色直到2010年7月才正式启动。

  2010年7月30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省国资委将其代表省政府持有湖南有色的2% 的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国五矿,中国五矿以51%的股份成为湖南有色控股股东;随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新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到位,湖南有色掀开了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2004年由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7家优势企业和1家研究院株冶、株硬、柿竹园、锡矿山、水口山、黄沙坪、湘铝和长沙矿山院组建的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后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中,凭着在资本市场点“石”成金的魔力,以及在海内外资源控制中频频高调出击,着实赚足了外界不少的眼球。

  但迎接新班子的湖南有色并不只有鲜花与掌声。

  由于扩张过快,加之猝不及防的国际金融风暴冲击,湖南有色前行的脚步并不轻松。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2010年上半年仍亏损3.9亿元。集团所属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主要成员企业负债率高达70%,有的甚至达80%以上。

  “重组湖南有色,这是中国五矿战略转型中必然的选择,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中国五矿高层对新湖南有色班子成员的嘱托,掷地有声,字字千钧。

  湖南有色在战略、制度、文化、管控等方面与中国五矿全方位对接、快速融入中国五矿“大家庭”的同时,扭亏增盈无疑是当务之急!

  扭亏,先要止血。

  近几年湖南有色海内外全面出击,在并购重组与资源控制风生水起的同时,因战线拉得过长,许多新上项目前景不明,经济效益短时间难以显现,风险不断加大,不少项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

  全面审视湖南有色的现状,结合中国五矿的成功经验与优势,调整湖南有色的发展战略,已是时不我待。

  对主业不突出、产业关联程度较低的产业,能退则尽快退;不能退则尽量压缩投资,利用中国五矿在海外的影响力与运作企业和项目的经验,完善已签条款,降低长期投资风险。

  甘肃西北矿业公司,退出;

  澳大利亚皇岛钨矿,退出;

  房地产开发,退出长沙融城项目……

  与轰轰烈烈的项目进入和上马比,退出与压缩显然有些悲壮;但壮士断腕才能生存。压缩无效的战略投资,遏止亏损才能立竿见影。

  而置身全球一体化的有色金属市场,增盈,更考验新湖南有色管理层的智慧。

  钨、锑是中国五矿与湖南有色的资源强项。两家钨、锑相加,已占到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这一国家战略性的资源,长期以来只能在国际市场低价销售。

  1+1﹥2。中国五矿与湖南有色市场战略协同水到渠成。随着资源集中度提高,中国五矿得以对钨锑资源实施有效的战略管控。手握全球市场话语权,中国战略资源定价权由少数用户说了算的现象得以初步改写。

  与此同时,节能降耗、“拧毛巾”、降成本、针尖削铁向管理要效益,也在湖南有色全面铺开。

  一招接着一招,招招见效,亏损迅速得到遏止。2010年,湖南有色扭亏为盈,在弥补海外市场亏损3个亿后,以及消化历史包袱和项目减持后,还盈利上千万元。

  然而,扭亏增盈,仅仅是权宜之计。

  在湖南本土打造一个响当当的世界500强企业,一跃为全球最有实力的有色金属企业,才是湖南有色的最终定位!

  这一定位,呼唤更加务实的发展战略在对省外、国外资源实施有效控制的同时,集中力量,整合利用省内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集团内优势企业。

  12月20日,深冬的湘南大地阳光明媚,激情的鼓点与震天的鞭炮将衡阳市和百年老矿水山口渲染得热气腾腾。

  迎着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衡阳市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在衡阳签订,以湖南有色为实施主体,拟投资30多亿元在水口山建设金铜项目。

  上马大型铜冶炼项目,已是湖南省多年的企盼。

  尽管以产量计(除铝之外)湖南省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综合生产商,但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铜、铝,一直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的“短腿”。全省只有水口山、株冶拥有年产5000多吨铜的冶炼能力。水山口年产2000吨铜冶炼工艺,已相当落后。

  而且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的水山口铅锌矿,要生存发展,在加大对矿山深边部资源勘探的同时,也必须上马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

  湖南有色进入中国五矿“大家庭”,让水口山上马铜冶炼项目梦想成真。

  瓦松铁路专线,将向水口山矿延伸。

  对一批科技创新型的企业,湖南有色同样舍得投入。

  中国五矿重组湖南有色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硬质合生产企业如株硬、自贡硬质合金、厦钨(中国五矿为第二大股东)、中钨高新、HPTEC,已全部集合在中国五矿麾下。

  打造国际一流的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已是必然的选择。

  以株硬为平台,整合中国五矿旗下的硬质合金企业,在保持全球硬质合金产业规模优势的同时,强化高端产品研发,进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产品,打造全球硬质合金的“巨无霸”。

  中国五矿对湖南有色的战略调整,也彰显出央企敢于担当的风范。

  对株冶、水口山、锡矿山等冶炼企业,并不图谋其产能扩大,更注重于在环境容量可承载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与装备更新,向着高新冶炼目标迈进。

  对现有资源型老矿山,湖南有色也有着通盘的打算。

  黄沙坪、湘东钨矿、远景钨业(原川口钨矿)、瑶岗仙等老矿山企业,资源日渐枯竭,实质上已步入风烛残年,安全、环保欠账过多;柿竹园在安全、环保方面同样面临很大压力。

  湖南有色在投入巨资还清安全、环保、采空区治理等历史欠账的同时,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扩大现有生产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为老企业增添发展后劲。

  第一家枯木逢春的是瑶岗仙钨矿。湖南有色拟投入6亿元,在对瑶岗仙老矿区安全隐患、环保进行彻底整治的同时,加大边深部找矿力度,建设一个年产钨4000吨的新矿区。

  柿竹园柴山的钼、铋、金多金属探矿和采选项目也已完成论证,即将动工建设;

  黄沙坪的100万吨/年采选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一边,集团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脱困解危,快马加鞭;另一边,省内有色金属资源整合,也是紧锣密鼓。

  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以湖南有色的矿山企业为主导,整合周边矿产资源。不到一年,湖南有色已分别与郴州、株洲、娄底、衡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提升产业效率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价值,变当地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湖南有色之所以能快速融入中国五矿“大家庭”,关键是双方联姻并非“拉郎配”,经济全球化催生了这场“豪门婚姻”

  近年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已成常态。

  人们见到了“佳偶天成”与举案齐眉,但也没少见“貌合神离”与“同床异梦”。

  中国五矿、湖南有色,一个是“中央军”,一个为“地方队”,但同为全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龙头企业,能如此迅速且风平浪静地整合,不得不令人称赞。

  强扭的瓜不甜,自由恋爱的甜蜜永远值得回忆。

  应该说,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这场“豪门婚姻”;也正是两家各有所长的企业,着眼未来进行了一次理性的抉择!

  应该承认,湖南有色运作5年,给出资人交上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成员企业从7家扩展至32家,资产规模增长2.5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倍;资源控制与资本运营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正是如此,国家2009年出台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拟构建的全国几家区域性有色金属企业,湖南有色便赫然其列。

  然而,无论是省委、省政府,还是湖南有色,并不满足于只戴着一顶“区域性企业”桂冠,其“雄心壮志”是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有色金属企业。

  但从“区域性企业”跃上“世界级企业”台阶,并不能一蹴而就。

  事实上,在前些年实施“核裂变”的同时,湖南有色的结构性矛盾也在日益加剧,“成长的烦恼”正困扰着这个“青春期”的企业。

  尽管湖南省拥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其实骨干矿山的资源储量已大为减少,资源枯竭的威胁正步步逼近。

  湖南省资源储量真正在全国说得上话只有钨与锑。而国家为了保护战略性资源,对钨、锑已实施限制开采,如柿竹园钨矿的年生产配额仅5000吨。这势必使湖南省的钨、锑资源难以实现规模效应,战略性资源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