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January

2011

小市要有大作为——打造“世界铜都”的鹰潭精神

发布时间:2011/1/19 10:36:191961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鹰潭因此得名。这座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的城市,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正是赣府锁钥之地。在今天,鹰潭市委、市政府秉承“小市要有大作为”的鹰潭精神,为将鹰潭打造成“世界铜都”而努力奋斗。

  重彩开篇,战略性新兴铜产业快速发展

  一个人是否有发展取决于他对未来的把握,同样,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得到发展,取决于这个地区的决策者对未来的把握。早在2007年,鹰潭市委、市政府就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卓越的眼光分析鹰潭的未来,提出了依托江铜,服务江铜,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业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把鹰潭建设成为世界铜都的战略思想。

  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多方面的调查和可靠的数据。从洲际分布情况来看,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冶炼产能的扩张,亚洲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解铜产地。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数据,2009年亚洲的电解铜产量为811.4万吨,约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43.5%。再加上世界电解铜生产商向资源和消费地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鹰潭提出建设世界铜都的战略思想顺应了发展需要。而鹰潭铜业近几年的发展更证明鹰潭有实力成为“世界铜都”。

  “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框架的构建基本成型。在铜冶炼方面,江铜已形成90万吨铜冶炼能力,随着江西金田铜业12万吨电解铜生产车间的建成投产,鹰潭电解铜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铜原料方面,全市现已拥有阳极板、粗铜锭等铜原料生产能力60万吨,正在建设180万吨年拆解规模的铜拆解加工区,建成后每年可提供45万吨废杂铜原料。铜加工方面,全市现有铜企业90余家,铜加工能力155万吨。

  铜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全球最大的微型马达生产企业日本万宝至、全球最大的电脑变压器和连接线生产企业台湾光宝集团、全国500强企业浙江金田、全国铜板带前三强企业宁波兴业、全国漆包线生产龙头企业宏磊铜业等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已有产品类型8大类200多个品种。

  铜产业发展态势越来越强劲。2008年下半年以来,尽管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应对及时有效,鹰潭铜产业仍然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鹰潭铜企业实际铜产品产量190万吨、同比增长12%;实现税收38.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铜企业实现税收27.5亿元、增长158%。总体来说,全市GDP约50%、财政收入约60%、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90%来自于铜产业。

  铜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是推动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2008年,鹰潭市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分别签订了市校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先后授予鹰潭“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荣誉称号,国家科技部批准江铜设立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由于鹰潭铜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较长、发展态势较强,国家科技部和商务部批准鹰潭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工信部批准鹰潭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鹰潭建设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浓墨重彩,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鹰潭,扑面而来的是钟灵毓秀,风光旖旎;错落有致的是山水环绕,风景独特;启人心智的是人文荟萃,历史丰厚。城市化建设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市委、市政府早就充分认识到,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是改变鹰潭城市面貌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直接、最扎实、最有效的内生动力,是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有力抓手。为此,市委、市政府围绕新型城镇化,会议密集召开,政策密集出台,督查密集展开,为鹰潭的城市化建设殚精竭虑。建立了“以事为主、事权统一、一人负责、各方配合”领导机制,形成了四套班子齐心协力抓建设、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科学规划是灵魂,城市之美源于规划,高标准保障城建高水平。鹰潭把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实施规划贯穿于城市建设始终。在规划决策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专家的意见,凡提交规划委员会的设计方案必先通过专家评审,做到未咨询专家不决策、未按专家意见修改到位不决策。

  鹰潭坚持高起点是财富、低起点是包袱的理念,引入了规划竞争机制,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从严审核、从严把关、力求精品。比如在滨江公园二期方案设计中,鹰潭聘请了国内知名的5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招标,通过专家评审选出3家,再进行反复对比确定1家,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力求多留赞叹、少留遗憾。对重要建筑的设计,注重突出鹰潭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五星级鹰潭市迎宾馆的设计,注入了道教文化元素,充分挖掘鹰潭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使宾馆的设计融道教文化、中式特色、现代风格为一体,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

  渠道建设是动力,拓宽融资渠道为城建提供强劲动力。为更好更快加大城市化建设,融资成为必不可少的途径。2009年以来,鹰潭吸引社会资金有了新的突破,成功引进了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客商投资鹰潭城市建设,吸纳资金达65亿元,其中超过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如广东省江西商会投资35亿元建设龙虎山体育公园和五星级酒店。大量社会资金的引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园林绿化是活力,城市中的绿色让城市充满活力。2009年,鹰潭实施了建市以来规模空前的园林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市委、市政府深知,鹰潭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个全覆盖的节点城市之一,理应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先行一步,理应有更大的作为。鹰潭成立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办公室,高薪聘请了中科院专家现场指导、现场设计、现场把关。利用去冬今春绿化有利季节,鹰潭实施了28个绿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种植各类乔木11.7万余株、小苗200多万株,绿化面积55.2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2万余平方米用于建绿地。这次园林绿化的特点是“规模大、大树多、品种多、品位高”,先后完成了全长8.4公里的梨温高速公路鹰东连接线、全长9.3公里的景鹰高速公路连接线、6.5公里的鹰雄大道、5.68公里的龙虎山大道等4条通道的绿化,12个重要节点、18条主次干道、65个单位庭院的绿化。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鹰潭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装扮美好的家园,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中,为打造“世界铜都”贡献力量。

  逆流而上,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发展中的鹰潭经受了挫折,并在挫折中逆流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减速,铜产品消费需求大幅萎缩,国际国内铜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全球铜产业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鹰潭铜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为帮助铜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铜产业更好发展,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果断措施,积极引导铜企业抱团取暖,与政府一道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程中,鹰潭市委、市政府充分展示了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市委、市政府与企业一起建立铜产业发展应急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国际国内铜业动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进行分析研究,随时掌握市场变化,确保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多次召开全市铜企业座谈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增强信心。出台减税让利扶持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银行加大对铜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帮助铜企业办理退税审批工作,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鼓励铜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由于应对及时有效,鹰潭铜产业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进入2010年,鹰潭市工业战线紧紧围绕“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变、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工业项目建设竞赛”活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协调,克服特大洪涝灾害影响,全市工业平稳快速发展,呈现进位赶超的喜人态势,2010年1—10月,全市铜加工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15亿元、同比增长63.16%,阴极铜产量76.32万吨、同比增长16%。

  在近年江西提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鹰潭被定位为铜冶炼精深加工基地,值此重大机遇,鹰潭充分发挥“江铜品牌、政府平台、民企机制”的优势,深化 “地企一体化”合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铜都”建设。同时,围绕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电力电气、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五个方面延伸产业链,加快铜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产业配套三个提升,尽快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进而向铜精深加工基地的转变。2010年1—10月,全市66家纳入统计口径的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3.16%。

  此外,按照“依托优势产品,培植著名品牌,形成新兴产业”的思路,为了给鹰潭铜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一流的配套环境,鹰潭着力培育了一批非铜优势企业。随着三川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节能照明、医药化工、建材、水工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鹰潭初步形成了铜和非铜产业“双引擎”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新格局。2010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非铜工业企业112户,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28.13%,超过上年全年总量,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巨笔勾画,书写江铜集团传奇

  素有“物华天宝”之称的赣鄱大地,是中国铜资源的富集之地。1979年,我国把振兴中国铜工业的希望投向了铜金属工业储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江西。1979年6月26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江铜铜基地建设总指挥部和江西铜业公司在鹰潭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

  江铜勇于开拓,善于创新,逐渐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冶炼自动化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铜基合金材料与稀贵金属深加工”等一大批科技攻关成果引领中国铜工业的发展方向。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江铜组建“国家铜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铜成为全国唯一的铜工程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到2009年,正好是江铜成立30周年。30年燃情岁月,江铜以振兴民族铜工业为责任担当,打破坚冰,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公司价值。截止到2009年5月,江铜成立30年来,共产出阴极铜511万吨、硫酸1681万吨、白银2910吨、黄金139吨。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中国铜工业遭受严重打击,江铜抓住危中之机,保增长,谋发展,强基础,练内功。在国内外铜行业中,江铜表现出无可比拟的抗风险能力。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