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December

2010

海纳百川筑高地——来自铜产业突破千亿元的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10/12/24 10:59:401427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2010年11月25日,省工信委发来贺电,热烈祝贺我市工业在全省各设区市中率先提前两个月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暨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

  2010年前十个月,全市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15亿元,同比增长63.16%;利税总额73.11亿元,同比增长54.4%;利润 53.92亿元,同比增长88.61%。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元产业”设区市,实现了我市铜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

  招大引强,铜产业集群的形成使世界铜都的宏伟构想实至名归

  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我市承接沿海地区铜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条件,建设世界铜都的宏伟构想和与之相配套的产业政策、产业基础深深吸引了广大客商。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鼓励现有铜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高附加值的同时,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不断完善招商选资策略,坚持招大引强,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促使铜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相互配套、相互协作的铜产业链。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我市在铜产业集群的培育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即政府根据当地特色优势,制定出清晰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从而培育出产业集群。建设世界铜都,其本身就是政府引导,促进铜产业集群聚集的重大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对鹰潭发展的定位要求。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在培植铜产业集群的进程中,从编制规划到确立目标、制定政策,从宏观到微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委书记杨宪萍、市长钟志生更是亲力亲为,高位推动。各工业园区和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力而为,极大地推动了铜产业集群的形成。

  我市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按照“上下扩张、两头延伸”的思路和“招大引强、上下关联”的原则,积极开展铜项目招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 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延伸铜产业链,以产业集聚带动项目集群,以项目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取得显著成效。市产业招商小分队分区合作,走访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省铜精深加工产业招商小分队依托已建立的省国资委、省外经贸厅、鹰潭市政府、江铜集团公司“四位一体”铜精深加工项目招商工作机制,围绕江铜集团下游精深加工企业,发挥江铜集团的品牌优势,地方和江铜集团联合开展招商,取得良好成效。

  我市组团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电子电路展览会、江西(北京)重点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第二届广州国际电磁线(漆包线)工业展览会、第四届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等大型铜产业招商活动,广泛接触了一批国际国内铜企业,提高了鹰潭建设世界铜都的知名度,一批境内外知名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如美国IMC公司、日本万宝至、台湾光宝集团、台湾欣兴电子、唐锋家电及国内外水暖卫浴、印刷电路板生产企业等先后来鹰潭市考察或投资。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全球最大的微型马达生产企业日本万宝至、全球最大的电脑变压器和连接线生产企业台湾光宝集团、全国500强企业浙江金田、全国铜板带前三强企业宁波兴业、全国漆包线生产龙头企业宏磊铜业、全国最大的铜阀门生产企业三花集团等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产品有8大类200多个品种。同时,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水暖卫浴、电子电路、电线电缆、变频电机等铜精深加工企业陆续落户鹰潭,全市三个工业园区已经集聚了一批以铜加工业为品牌的企业,并强化专业市场功能,延伸铜产业链,逐步形成了铜产业集群,释放出巨大的集群效应。

  目前,我市各类铜企业由2007年的65家发展到105家,铜冶炼、加工能力分别达100万吨和155万吨,形成了从废铜回收、铜冶炼到铜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加工的完善产业链。

  借势而为,让世界铜都建设阔步前行在科技人才的高地

  2008年,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再生金属分会授予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中国铜产业基地”牌匾授予鹰潭,鹰潭成为国内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专家论证,标志着江西第一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鹰潭。

  2009年9月,鹰潭被商务部和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2010年,鹰潭铜和铜材加工产业成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获批在鹰潭建设,这是全国唯一专门对铜及铜产品进行检验的“国检中心”。

  这些汇集高科技和专业人才的基地、中心,为我市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搭建了工业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设备研制、工程化应用、技术标准及评价等国际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成为促进我市铜冶炼及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平台,大大增强了我市铜产业软实力,世界铜都更加实至名归。

  “十一五”时期,我市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借势而为,积极拓宽科研合作平台,为建设世界铜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服务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以铜产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工作思路,以谋求形成具有鹰潭特色的科技优势,并以此为切入点,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编制了《鹰潭市铜加工科技发展要点》、《鹰潭市“十一五”铜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对铜科技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规划。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开放战略,我市先后与江西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运行机制,畅通人才、技术、信息交流渠道,引进了一批科技成果,培训了一批专业人才,研究了一大批重大课题。目前,全市80%以上铜加工企业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科院等70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建立了产学互动关系。

  我市坚持以招聘、客座教授、特聘专家、经济发展顾问等方式吸引人才,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来鹰指导《鹰潭铜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电缆研究所黄崇祺研究员参加“钎焊式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板带箔生产工艺研究”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近几年,全市引进(含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1800多人,其中博士45名,副高以上职称1200名。目前,铜产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销售人才已达5000余名。全市有60项铜产业技术列入省部级攻关课题,27项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拥有434件铜产业专利技术。在铜采选矿、铜冶炼、铜加工、铜拆解方面,也有多项技术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鹰潭世界铜都建设正站在科技、人才的高地上阔步前行。

  优化环境,第一品牌的优势更加坚定了众多客商投资世界铜都建设的信心

  世界铜都的发展战略是吸引客商投资的原动力,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加快了客商投资的步伐,坚定了客商投资的信心。温州客商陈丽芳从最初投资1000多万元生产粗铜,到扩大投资1.5亿元生产高精度电子铜带,再到她变卖了在老家的企业,并将温州铜产业协会会长等一批客商引到贵溪创业,投资兴办了宏源铜业、瑞鑫铜业等企业。当浙江老乡问她为什么敢冒这么大风险来贵溪投资时,她深有感触地说:“从贵溪市领导、从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身上,能看出他们是真心招商的。”

  要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就必须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逐步实现铜产业发展的政策配套,为铜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鹰潭市企业纳税大户奖励办法》、《鹰潭市工业发展奖励办法》、《鹰潭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鹰潭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核奖励办法》、《鹰潭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抵押贷款办理费用优惠办法》、《鹰潭市铜福利企业和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税务管理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推动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政策支撑。

  面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做到见事早,看事准,应对及时,措施得力,迅速制定了扶持铜企业应对困境、渡过难关的六项政策措施,建立了应急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做好保运转、保市场、保队伍的工作,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同时,按照“利益上能让的让到底,工作上该做的做到位”的总体要求,出台了《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切实帮助企业应对困难,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江西铜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吴斌说:“当时可以说心都凉了。好在鹰潭市委、市政府马上出台了支持铜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不然我们不可能这么快恢复生产。”

  危难之中显真情。2008年,全市铜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帮扶下,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铜价大幅下降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铜产业实现了平衡较快发展。全市铜企业实际铜产品产量17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5.7亿元,增长21.2%;实现税收31.7亿元,增长24.8%。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最根本的是要优化政务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关键是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到位。我市坚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反腐败源头治本、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单位进驻率、人员到位率、授权到位率均为100%,行政效能大大提升。同时,我市按照“以正风气形成合力”的思路,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政务环境优化年”、 “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等活动,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政务环境的措施,各级干部服务发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服务企业的责任感明显提升。

  环境是第一品牌,是生产力,环境的优势是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地各工业园区想方设法为铜企业发展积极创造宽松的环境。“来鹰潭投资收获很多,感受很多。”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飞说,“鹰潭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做得比说得还要好,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市领导非常开明,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开放政策,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

  海纳百川,而成其大;水积细流,乃成江河。鹰潭铜产业必将蓄势勃发,在“十二五”新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