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December

2010

志存高远谱华章——来自鹰潭市铜产业突破千亿元的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10/12/24 10:58:371603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十一五”,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矢志不渝建设世界铜都的关键时期、创业时期、大干时期,也是收获时期、丰收时期。

  全市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700亿元,发展到2010年1至10月的1046亿元;税收由2007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10年1至10月的73.11亿元。其中,市属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237亿元,发展到2010年1至10月的334.88亿元,实现了“再造一个江铜”的目标。

  从2007年2月4日,我市和江铜集团公司签订《共同发展铜产业壮大铜经济合作协议》,拉开决战铜产业1000亿元的序幕,到今年有望突破1200亿元大关,历时四年。四年几多坎坷路,千亿大关而今越。 高位推动,创新发展思路

  思路基于理念,思路决定出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理念为先”,突出解放思想的先导效应,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融于铜产业超常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以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新的视野开拓思路,积极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中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市委书记杨宪萍、市长钟志生亲力亲为,招商、亲商、安商,广泛接触铜项目重点客商,促成一大批铜企业落户鹰潭,并经常深入铜企业开展调研,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难题。建鑫铜业有限公司一投产就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杨宪萍多次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企业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市领导的高位推动进一步坚定了客商的投资信心,公司总经理柯永坚表示,鹰潭投资环境好,企业要尽最大努力,不断加快发展,为鹰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今年以来,该公司生产经营一直保持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已交纳税金3亿多元。

  市委、市政府在坚持强强联合、推进与江铜地企合作一体化的同时,始终牢牢把握“做大、做强、做精,产业、产品、技术”六个定位,坚持走精深加工之路、科技创新之路,按照“延伸五条产业链,打造五个产业基地”的思路,着力提升铜产业发展层次,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型金属材料,着力由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转变。

  我市利用电解铜箔延伸,打造电子电路产业基地,形成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利用铜杆线延伸,打造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形成电机产业链;利用铜管和铜铸件延伸,打造水工产业基地,形成制冷设备产业链;利用铜板带延伸,打造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形成各类接插件产业链;利用铜棒延伸,打造水暖卫浴产业基地,形成水暖卫浴产品产业链。每个基地、每条产业链都连接着如宏磊、红旗、三川、耐乐、兴业、金田、万宝至、光宝、华胜、奥泰、海通、华锋、鸿利、保太、三花等一大批有实力、上规模的铜加工企业。

  这一创新发展思路,促使我市铜产业结构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已经开始向两头延伸,即向上延伸,再生资源的利用,以铜拆解加工区为核心,确保铜原料的供应;向下延伸,由原来铜原料的加工、铜材料的加工,开始走向铜的精深加工,一批大企业纷纷落户鹰潭,带动了铜产业品质的提升,铜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善谋实干,渡难关成大业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善谋,就是要站在制高点谋篇布局,破解难题有新举措、好办法;实干,就是要把新举措、好办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在谋划铜产业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做到“扬优成势,以特取胜”,始终以开放的胸襟和高远的视野,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尤其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做到了见事早、行动快,应对积极、及时、有效。为帮助铜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铜产业更好发展,我市建立了铜产业发展应急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国际国内铜业动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分析研究,随时掌握市场变化,确保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同时,制定让利扶持政策,按照“利益上能让的让到底,工作上能做的做到位”的总体要求,出台了《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鼓励银行加大对铜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铜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派出若干工作小组进驻铜企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鹰潭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早、最大的设区市之一,但是由于应对及时有效,我市铜产业不仅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贵溪宝山金属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粗加工生产线全部停止运转,而在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企业坚定信心,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目前企业顺利克服困难,实现满负荷运转。

  2009年,全市铜加工企业发展到88家,铜产品产量190万吨,增长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税收40亿元,实现了“三保”目标,成功走出了金融危机影响的低谷,为今年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督查问责,推进项目落实

  项目是财富之基、增量之源。好项目好发展,大项目大发展,要加快铜产业发展,就必须紧紧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

  我市在按照“招大引强、上下关联”的原则,加大铜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全力抓好项目的推进、落实。2009年以来,我市打破领导分工格局,整合领导资源,实行了市级领导项目责任制,按照“权责统一,权随事走”的原则,实行“以事为主、事权集中,一人负责、各方配合”的项目责任制,形成四套班子领导合力、快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同时,市委出台了《县级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和《重大项目督查问责办法》,真正做到把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市四套班子联席会实行每月一调度,通报情况,督促落实。今年,兴业电子铜板带、胜华铜业铜杆、瑞兴铜业铜杆等7个铜加工项目实现年内竣工投产,光宝科技变压器、万宝至微型马达等4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一个个铜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为我市铜产业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强大后劲。 科技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一个个国家级金字招牌,是我市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提升铜产业软实力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夯实了我市世界铜都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市始终把做大做强铜产业的着力点聚集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上。近年来,我市科研机构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开展了铜产业技术攻关课题103项,其中60项列入省部级攻关课题,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项27项;铜产业专利技术拥有量达434件,其中发明专利41件,实用新型 393件,专有核心技术14件,均为国内专利;此外,在铜采选矿、铜冶炼、铜加工、铜拆解方面,也有多项技术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我市先后制定《鹰潭市产学研合作工作方案》及《鹰潭市铜产业产学研合作工作方案》,与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建立了市校合作关系,与中南大学、北京有色设计总院等铜研究院校建立了较紧密的项目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项目近20项,联合开发出铜铝复合接触线、大卷重宽幅铍青铜带等高新技术产品。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帮助兴业、宏磊等7家铜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全市铜产业产能大大提高,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铜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今,全市九成以上粗铜加工企业实现了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并拥有特种漆包线、超薄铜板带、铍青铜板带等一大批具备国内顶尖水平的拳头产品。其中,鹰潭乌尔巴兴业公司自主研发并成功投产的大卷重高精度铍青铜板带项目,改变了我国同类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