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December

2010

雄心壮志鹰高飞——来自鹰潭市铜产业突破千亿元的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0/12/24 10:55:181521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编者按:

  

  “十一五”期间,是鹰潭市市深入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全力建设世界铜都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贯彻思路不彷徨,坚定目标不动摇,排难而进不气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善谋实干的精神推动我市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正值“十一五”收官之年,我市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设区市中首个“千亿产业”,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自即日始,本报策划推出“铜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今年1-10月,全市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6.15亿元,同比增长63.16%;利税总额73.11亿元,同比增长54.4%;利润53.92亿元,同比增长88.61%,成为我省设区市中首个“千亿产业”。

  2006年,江铜的主营业务收入301亿元,2009年鹰潭地方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而今天,我市铜产业成为“千亿产业”,更标志着市委、市政府2007年提出的“依托江铜,服务江铜,三年内再造一个江铜”的目标已经实现。

  辉煌的数字,绚丽的篇章,彰显着百万鹰潭人民建设世界铜都的雄心壮志。 一个放眼全球的宏伟战略

  鹰潭,是一座以鹰命名的城市,有着鹰之雄心,鹰之高远。鹰潭要实现超常发展,就必须有超常之谋、超常之举、超常之策。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高瞻远瞩,放眼世界,响亮提出建设世界铜都,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最大、世界一流铜冶炼基地和铜废旧原料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铜产业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

  2007年5月10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建设世界铜都千人动员大会。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壮大铜产业,是实现鹰潭超常发展和富民强市的明智之举、必然选择。从此,我市建设世界铜都的宏伟战略正式实施。然而,当时来自各方的质疑声高过赞许声,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梦想。梦想源于现实,梦想基于实干。鹰潭不仅有这个决心,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良好的条件,有坚实的基础!江铜集团公司是江西工业和中国铜工业的领头羊,其铜冶炼能力位居世界第三。这是我市建设世界铜都,发展铜产业的强势,依托江铜、服务江铜,深化合作、强强联合就是扬优成势;我市发展铜产业的资源、区位、产业 “三大优势”确立了打造世界铜都,发展大铜业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特取胜。

  市委书记杨宪萍指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东部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对地处中部省份的鹰潭地区而言,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时代,要用世界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科学谋划铜产业发展,放眼全国、全世界,中国是新近崛起的世界铜消费第一大国,世界著名大型铜加工企业纷纷移师中国,世界铜加工中心已向中国转移。

  中国矿山产铜居世界第七位,粗铜和标准阴极铜居世界第三位,铜材加工居世界第一位。南昌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尹继东说,在这种背景下,具备一定铜产业基础的鹰潭提出打造“世界铜都”并非只是纸上谈兵,因为从全球格局看,铜产业,尤其在铜材加工方面,只要做成“中国之最”,就是“世界之最”。

  观念一新天地宽,观念一新财富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乘势而上、借势而为,“天时、地利、人和”在创新的思想观念统领下得以最有效的聚集,得以迸发出最大能量。 一字之差蕴含的超前发展理念

  鹰潭要壮大铜产业、建设世界铜都离不开江铜。地企双方本着“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先后签订了《共同发展铜产业壮大铜经济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世界铜都建设协议》,双方约定从铜原料、铜加工和铜拆解园区建设等十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进一步破除制约地方和江铜共同发展的障碍,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着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地企合作一体化。

  “依托江铜,服务江铜”,是我市建设世界铜都把握的原则,“依托”,而非“依赖”,一字之差却蕴含着我市发展铜产业的理念:借助江铜知名品牌,促进铜产业招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发展地方铜企业;强化地企联合,在为江铜创优发展环境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江铜的外延,帮助解决制约江铜加快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当年,江铜铜精矿的自给率只占23%,江铜要长足发展,要通过进口铜精矿和回收废杂铜。

  得资源者得天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站在更高层面谋求与江铜的合作,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地企合作一体化,以解决江铜原料供应作为“依托江铜、服务江铜” 的具体举措。2010年8月9日,鹰潭(贵溪)铜拆解加工区开园。一期工程形成年拆解能力70万吨;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形成年拆解能力180万吨,达到年产废铜45万吨、废铝10万吨、废塑料10万吨、废钢铁95万吨的生产规模,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的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相当于在江铜的门口造了一座“流动矿山”。

  这是大气魄、大胸怀。如今,资源保障体系业已建立,有效地保障了江铜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促进了铜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为世界铜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江铜的品牌优势、世界铜都的聚集效应、铜资源的保障体系,加之优质的发展环境,夯实了我市铜产业招大引强基础。我市围绕江铜下游精深加工企业,发挥江铜的品牌优势,和江铜联合开展招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延伸铜产业链,以产业集聚带动项目集群,以项目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取得显著成效。金田、兴业、宏磊、万宝至、光宝等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还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水暖卫浴、电子电路、电线电缆、变频电机等铜精深加工企业将陆续落户鹰潭,铜产业集聚态势十分明显,初步实现了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的转变。 一座“异想天开”通江达海的“无水港”

  如果说,铜拆解加工园的建设实现了铜资源的“无中生有”,那么在内陆地区建设一座通江达海的“无水港”,近乎“异想天开”了。然而,市委、市政府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把看似不可能,或者已确定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了可能,把“异想天开”变成了美好现实。

  铜拆解加工园这座“流动的矿山”亟需解决大量废杂铜经过海关进口的难题,经过多方论证,科学分析,市委、市政府将目光投到了“海铁联运”这个创新型的运输方式上,一个把鹰潭建成内陆“无水港”的大胆设想浮出水面。鹰潭、贵溪两级市政府积极与厦门、宁波等地对接,寻求合作。最后,我市与宁波港务集团成功签订了合作建设“无水港”协议;在鹰设立海关、口岸、商检办事机构的整个工作流程,得到南昌海关、江西检验检疫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监总局的大力支持。 2009年2月23日,鹰潭“无水港”项目在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开工。

  2010年5月31日,贵溪天福金属有限公司首批6个集装箱货物运抵鹰潭(贵溪)铜拆解加工园区“无水港”,并实现顺利通关,标志着鹰潭(贵溪)铜拆解加工园区“无水港”正式投入运营,直接在“无水港”报关、通关和清关,通江达海、公铁联运的铜产业大物流框架业已形成,为我市世界铜都建设掀开了崭新一页。自此,我市进口货物通过“无水港”实行“一次报检、一次报关、一次放行”的一站式、高效快捷的通关方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港口服务,大大加快了货物通关速度。 一场危机带来的优美转型

  “十一五”期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心无旁骛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铜都建设。面对金融危机疾风暴雨式的洗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以世界的目光审视全球危机,以智慧、大举措化解冲击,提出“以数量的扩张,消化铜价的下跌;以结构的调整,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以效率的提高,确保发展速度的加快”的应对思路,围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和产业配套水平,加大转型力度,并把推动铜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摆到突出位置,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顺利实现了铜产业的一次转型,一次胜利的转型、一次优美的转型。

  危机蕴含机遇。我市加大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化危为“机”,确立了“上下延伸、双向扩张”的产业发展思路,实现铜产品由原料加工型向材料型和终端型转变,促进铜产业链更长、技术含量更高、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推动铜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生态化发展,形成了铜产业的核心优势。全市铜产业浴火重生,凤凰涅磐。目前,我市九成以上粗铜加工企业实现了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并拥有特种漆包线、超薄铜板带、铍青铜板带等一大批具备国内顶尖水平的拳头产品。我市先后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等称号,获批组建了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而确立了在国内铜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如椽巨笔绘就世界铜都蓝图,务实创新推动世界铜都建设。如今,“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市铜企业已达105家,铜冶炼、加工能力分别达100万吨和155万吨,形成了从废铜回收、铜冶炼到铜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加工的完善产业链。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