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December

2010

湖北有色节能减排“精炼”千亿产业

发布时间:2010/12/7 10:49:341506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图为:大冶有色澳斯麦特炉

  

  12月1日,湖北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大冶有色年产20万吨粗铜的澳斯麦特炉竣工投产,可减少能源消耗50%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万吨,年增经济效益2亿元。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大冶有色)距离一流铜企、千亿产业龙头企业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近,但与周边有色金属大省相比,湖北打造有色千亿产业尚欠缺“火候”,亟须精致“冶炼”。

  投资16亿提升冶炼水平

  大冶有色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是湖北有色产业支柱企业。“但企业长期粗放式生产,冶炼能力亟待升级改造。”一证券分析师认为。

  去年7月,大冶有色启动冶炼炉技改项目,投资16亿元引进澳斯麦特炉,取代现有工艺。

  该公司人士透露,新炉创下五项“世界之最”,如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速度最快、安全最佳、质量最优等。

  新炉投产后,将极大改善黄石空气质量,二氧化硫减少排放量约占该市“十一五”期间年减少量的三分之一。“该项目除了节能减排,也可整体提升企业的冶炼技术水平。”大冶有色董事长张麟介绍,该项目使粗铜生产能力提高到20万吨/年,粗铜冶炼回收率达到98.07%,烟气制酸硫利用率达到98.8,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67,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废”激活下陆循环经济

  大冶有色地处黄石市下陆区,近年来,下陆区引导民营企业利用有色、东钢的废渣、废气、废液和烟道灰,发展循环经济。“炉渣亦可变废为宝,选出铜、铁精矿等产品。”黄石市环保局人士介绍说。

  为此,大江集团建成了年产40万吨渣选厂,从大冶有色公司诺兰达炉炉渣中选出铜精矿返销大冶有色,同时选出铁精矿销往球团企业,选出尾砂用于制砖,年产值达到9亿元。

  同时,贵鑫公司建成金银渣利用生产线,提取金、银等稀贵金属,年产值近亿元。

  下陆区负责人表示,以大冶有色铜产品和工业“三废”再利用为源头,以铜板带、铜杆、铜粉为中间层,以鑫辉黄铜、虹光电子、昌达线缆等企业产品为终端,促进企业有效对接,实现功能互补,培植产业集群。

  内挖外探 突破资源瓶颈

  湖北现有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等六大千亿元产业。为此,相关部门提出整合省内有色金属资源,打造以大冶有色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千亿元支柱产业。

  按规划,到“十二五”末,大冶有色力争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500亿元、1000亿元、50亿元。

  2009年,大冶有色营业收入236.08亿元,实现净利润0.99亿元。2010年末,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300亿元以上,距离目标甚远。

  深究缘由,矿产资源自给率低是一大瓶颈。目前,大冶有色自产矿山铜2万吨/年,“十二五”规划中将提升至4万吨,但届时年产粗铜有望达到40万吨,自给率仍只有10%。

  此前,大冶有色人士表示,除了资源保有量偏少外,黄石周边还存在资源外流现象严重、矿山资源分散等问题。

  目前,公司从南美的智利、秘鲁,以及澳大利亚、蒙古等国进口铜精矿,原料进口通过代理商代理。但相关人士坦言,此举虽保证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但这一原料途径遭遇国际铜市场变化,加工几乎没有利润。

  除了启动铜绿山铜铁矿深部开采项目,大冶有色开始实施铜、钼、钨、锰、铅、锌等多金属开发战略,启动对鄂东南地区已参股的探矿权、采矿权项目。

  近年来,大冶有色在海外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据悉,该公司已完成吉尔吉斯果克苏矿区1号矿体的详细探矿,并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已完成吉尔吉斯乌恰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基建前期准备;已完成蒙古国阿雷努尔钼矿及萨拉钨矿、布仁朝格钨矿的初步设计、基建、项目融资等,并办理采矿许可证。

  随着海外项目的推进和完成,公司自身的资源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今年10月,大冶有色发行7亿元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湖北省政府已明确将省内新探明的有色金属资源依法优先交由公司旗下的大冶有限开发,并将在采矿权有偿化、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有色产业与周边省份差距甚远

  众所周知,相比湖南的铅锌、江西的铜钨、安徽的铜、河南的铝,湖北的有色金属资源并不丰富。“前不久,自己随省委财经办到周边省份考察,感觉湖北缺的不仅仅是资源,还有多层面的因素。“大冶有色副书记温森有感而发。

  从政策与规划层面来讲,首先是有色金属资源的优先配置,周边省份首先考虑配置给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再是相关金属工业园的规划,以及铜深加工产品与汽车、空调的上下游产业配套。

  汽车、空调等行业所用零配件很多是铜产品,如铜陵有色的铜产品经过专业企业加工后与安徽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实现了有效产业衔接,尽管到2015年,公司铜加工水平将提高到40万吨,而在省内,大冶有色与武汉沌口的汽车产业之间,出现了产业衔接“短路”,缺乏相关专业配件加工企业,铜产品并未就近为汽车产业配套。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