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November

2010

铟产业政策仍待完善

发布时间:2010/11/23 10:45:501150次

据上海有色金属网报道:

  SMM网讯:目前国内铟没有进入的门槛,生产集中度低,市场形成无序竞争,使价格持续下跌。尽管国家在多头出口方面进行了控制,但铟行业自身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也让中国企业在同外资的谈判中丧失了议价权。

  方正证券铟业分析师邓新荣表示,“国家近年来已经意识到了铟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实行了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取消了出口退税,同时增加了出口关税,目的就是要保护国内的铟资源,规范铟行业的发展,使铟价格能够符合其价值。但从目前的铟价格来看,似乎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在林炼焕看来,出口配额分配不够合理,并没有按照具体的市场情况来决定。以他所在的区域为例,只有乘风有色金属拥有2吨的配额,而当地一年的铟产量可以达到50吨,而国内铟产业的应用根本支撑不起内销市场,部分企业只能铤而走险通过走私的方式出口。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今年1~7月份我国对日本出口精铟49236千克,但日本海关和统计的1~7月份从我国进口量为100545千克,二者相差51309千克。

  赵立奎认为,目前我国有4个铟产品海关税则号,基本适用于冶炼产品,国内外大量需要的铟靶材则没有单独的税则号,“这对行业统计、了解下游行业需求以及引导国内深加工产品发展极为不利。”

  林炼焕表示,用铟最多的是ITO靶材,主要运用于平板液晶行业,但铟靶材国内基本没有实现产业化,主要靠进口。“铟靶材产业投资大,技术要求高,至少需要投入2亿~3亿元,这不是一般的小铟厂可以承受的。”

  “因为没有铟靶材税则号,造成协会至今无法核实国内出口、进口铟靶材的量,也无法知道需求,不利于铟靶材产业化的发展。”铟业分会相关人士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铟业分会曾向国家海关总署提出增设铟靶材税则号的建议,并提交了项目可操作建议材料。不过,该建议未被采纳。最近,该协会在提交2011年海关税则号更新的目录中再度提交了铟靶材税则号。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稀有金属依然面临着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海关等多头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障碍。

  虽然近期铟市冷清,但赵立奎表示,鉴于铟未来在平板显示、太阳能和LED行业的应用前景,估计未来铟价将波动向上,底部会不断抬高。铟业分会将在对相关行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向国家提出收储建议。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