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November

2010

国家护锡政策频出 产业链需有效梳理

发布时间:2010/11/17 17:43:05710次

据上海有色金属网报道:

  SMM网讯:为尽最大可能地延长锡的使用寿命,国家不断出台对稀有金属的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锡。然而,对于锡开发过度、私挖滥采、管理粗放、环保滞后、资源浪费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要从采矿到冶炼的整条产业链条进行有效梳理。 10月28日,商务部2010年第72号公告,公布2011年我国锡及锡制品出口配额总量为1.89万吨。较2010年的2.1万吨的出口配额总量减少1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02年,锡及锡制品纳入出口配额管理以来,其出口配额总量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降幅甚至达30%,出口配额从5.3万吨降至3.7万吨;2008年,配额降幅调至10%,2009年再次大幅减少配额总量,从3.33万吨降至2.33万吨。

  减少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1~9月,中国共进口锡矿砂13744吨,同比增长171.4%。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锡矿砂2637吨,同比增长275.1%;从玻利维亚进口5815吨,同比增长205.6%;从缅甸进口3600吨,同比增长173.0%。

  分析人士称,2010年以来,中国锡矿砂进口除3月份出现了超量进口的情况外,其余各月则基本平稳增长。但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幅巨大,表明中国需求在不断增加。

  今年以来,国家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资源整合、产能集中的措施。黄玉告诉记者,战略储备,一般分国储和省储两种。“国家储备,一般会在锡价比较低的时候进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收储工作如若付诸实施,将对相关生产企业形成利好,而中国将改变以前粗放的矿产开发方式,加强对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控制。 “从提高准入门槛和控制开采总量到限制出口配额限制和行业整合,近日的战略收储及出口配额递减更是对前期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长城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耿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中国的矿产资源版图上,个旧市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区累计探明的锡保有储量为182万吨,占全国锡保有储量的三分之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造就了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全球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但即便个旧的锡矿资源和锡矿企业很早就由云南锡业集团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开采、选矿和冶炼,这家全球最大的锡企也不得不面临日渐“锡”少的窘境。

  同稀土面临的局面类似,锡的高利润回报激发着一批又一批的私挖滥采者。“在锡资源整合不是很好的省区,同样存在着私挖滥采的现象,虽然没有稀土那么严重,但很难根治。”广西某大型锡企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

  该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开发过度以及私挖滥采等多种原因,个旧包括锡在内的矿产资源保有量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下降,结果是矿井越挖越深,矿产越采越少,而之前引以为傲的矿产经济也逐渐坍塌。”

  “现在,我们公司40%的原料靠自给,另外60%的原料需要从国内周边地区采购。”李泽英表示,近期原料价格上升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上升,公司的成本压力比较大。

  而锡的问题绝不仅存在于开采中,在加工利用上亦不乐观。民生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黄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普遍冶炼技术较低,还不具备锡业股份做成锡锭的技术水平,(他们)挖出来锡矿后进行简单粗加工后就出售了,在锡的利用上浪费严重。”

  记者进一步采访获悉,在国内锡业开采利用上,常常是地方国有、乡镇矿企以及大量私营、个体采矿者长期并存,而由于长期重开发轻治理,政府恋税,企业恋财,使得管理粗放、环保滞后、开采秩序混乱、资源过度开发。 黄玉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以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龙头为主体,对中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进而对从采矿到冶炼的产业链条进行有效梳理。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