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eptember

2010

武警黄金部队记实:170人4年才能找到一个金矿

发布时间:2010/9/2 10:36:511629次

据中国矿业网报道:

  

  一块沾满泥沙的石头,冲洗过后却是重达2100多克的“狗头金”,带来的兴奋与喜悦难以想象;但大部分时间,战士们却只能与清苦、寂寞相伴

  寻找“金山”的神秘之师

  鑫城矿业公司炼金厂,坐落在牡丹江东宁县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沟里。紧挨主厂区的冶炼厂房,看上去像座监狱——围墙3米多高、装着电网,两扇大铁门紧紧地关着。每隔一个多月,炼金厂就会热闹上四五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把一坨坨“黑泥”(从金矿中提取的纯金)运到隔壁的冶炼厂房,炼成一块块黄澄澄的金砖,然后再押运到机场。

  “黑泥”、金砖,若非亲眼所见,记者几乎无法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最新报价显示,每克黄金价值人民币 269.4元,若按年产黄金200千克计算,这样一个小厂,每年的产值就能达到5000多万元。“地方如此偏僻,你们当初怎么能知道这儿有金矿呢?”见记者满脸疑惑,厂方负责人呵呵一乐:“我们可没这能耐,这矿是黄金部队找到的。”

  采金的人,甚至没有亲眼见过金子

  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黄金年产量不过4.07吨,根本无法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这个数字也从未超过10。怎样才能扩大黄金储备量?邓小平将重任交给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与地质学家多方研究后,王震得出结论:中国缺少的不是金矿,而是专业化的找金队伍。他于是提议:“让部队去找金子!”

  建黄金部队,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从未有过。在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支队(以下简称一支队)参谋长柴明喜看来,部队找金具备两大优势:官兵的吃苦和奉献精神较强;部队在地方有良好的声誉,地方政府和百姓都愿意配合。

  1979年3月,12支地方地质队的数百名科技工作者整编入伍,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成立。1985年,它被正式列入武警部队序列。如今,整个黄金部队共有3个总队12个支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柴明喜告诉记者,黄金部队的主要职能,是在全国勘探地质、寻找金矿。鑫城矿业所在的金厂矿区,正是由一支队找到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发现金矿的人不一定能见到金子。在牡丹江海浪机场,记者见到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李军。他身着军装,和普通军人唯一的区别,是他佩戴的“黄金”二字的胸章。“很多人觉得,黄金部队是冶炼、看护黄金的,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官兵甚至没有亲眼见过勘探出来的金子。”李军说。

  但也有例外。黄金部队的“辉煌战绩”中,流传最广的是那块“狗头金”的故事。1983年,五支队战士姚金凤在兴安岭地区淘金时,意外发现了一块沾满泥沙的石头。他刚想把它扔掉,却发现这块石头掂在手里特别沉。细心的姚金凤想把它弄干净了看个究竟,于是将它拿到水管下冲洗了一番,没想到这一冲,却冲出了一块黄灿灿的金疙瘩——重2155.8克,含金70%以上的“狗头金”。“狗头金”是由一些可溶态金在河沟里、流水里长期吸附、沉淀而形成,每2公斤需耗时2亿年。如今,这块“狗头金”被陈列于国家军事博物馆。

  从“老三件”到“新五件”

  与煤矿、油田多出自平原地区不同,金属矿通常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其中,金矿因储量极小最难勘探。古时候,人们常根据异常的地质现象找金。唐代就有记载:“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音同谢,蔬菜类植物),下有金。”但随着人类几千年持续不断地寻金、采金,容易辨认的金矿几乎已经开采殆尽。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对金矿的“勘探时代”。

  怎么勘探呢?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认为,地名中含“金”字的地方,基本都能找到金矿。一支队副参谋长段晓君也说,一支队勘探到的最大矿区——金厂矿区(已探明黄金储量87吨)就是个例子。矿区所属的东宁县金厂乡,清朝时就有过产金的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也在这里开采过金矿;解放后,很多地质队慕名而来,但也都无功而返。“有趣的是,有一个队的帐篷就建在金矿上,可他们愣是没发现。”1994年,黄金部队正式进驻矿区,展开大面积勘探。

  “当时的工具就是‘老三件’,锤子、罗盘、放大镜。找矿十分困难,进度也很缓慢。”一支队总工程师王艳忠回忆说。

  当时,整个矿区面积为50多平方公里。为采集矿石样本,技术人员徒步走遍了那里的每一个角落。矿区有一些“鬼子洞”,是当年日本人采矿时留下的坑道。洞里的矿石样本很有价值,但由于里面暗井遍布,十分凶险,其他地质队没人敢涉足。为了获得矿石信息,王艳忠拿着拐杖一点点探路,终于成功采集到十分宝贵的样本资料。

  如今,黄金部队的勘探设备已换成了“新五件”: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手持GPS(全球定位系统)、掌上电脑。矿区的探明储量也日渐扩大,预计到2012年,可达到100吨。“100吨黄金听起来不多,但在这个矿区,平均每吨矿石才含金不到3克。”王艳忠告诉记者,这样的含金量在中国并不算低,“前几年,若想开矿赚钱,每吨矿石的含金量需超过1克,现在随着利用率的提高,这个数字只要不低于0.8,都可以开矿。”

  他们都是探宝人

  找一个金矿要花费多少人力?王艳忠给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若一切顺利,170人用4年能找到一个金矿。但更多的时候,几百人用十几年时间也未必能找到一个,找矿的成功率仅为5%。”

  在整个黄金部队中,在编军人占到总人数的90%,他们又主要分为两类:技术干部和施工战士。

  勘探的巨大困难,使技术干部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多是地方大专院校地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伍,主要工作就是在野外甚至“无人区”采集矿石样本、分析化验,并依此判断当地金矿的位置、数量等信息。人数不多,却称得上是整支队伍的“大脑”。在部队里,技术干部的年薪只有六七万,加上奖金也不过十几万,但地方上很多金矿企业却给他们开出二三十万元的高价,开给王艳忠的更在百万以上。不过,王艳忠从没递交过转业申请。说到此事,他很感慨:“说没动过心是不可能的,但我是部队培养出来的,穿着这身军装就不能做那种事。”

  除了技术干部,大多数是普通的战士。他们的分工主要有两种:槽探和钻探。槽探是指在地表挖深2至3米、宽2.5米的方坑,并从坑中取样化验;钻探则是用钻探机,从地下几百米的深处采样。

  从牡丹江市区到金厂矿区,车程3个小时。每年4月一开春,一支队下属一大队的战士们就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勘探。距一大队营区5公里外的深山中,有一片行军帐篷,负责钻探的战士们要在这里住大半年。记者到达的那天,虽然气候凉爽,但一走进帐篷,还是立刻感觉到闷热。“立秋后已经凉快多了,前几天,这里面就跟蔬菜大棚一样。”钻探士官张庆斌已经在帐篷里等候记者了。

  张庆斌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却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他入伍21年,在东北就待了19年,当了19年钻探兵。如今,他是一支队里唯一的六级士官(士官中的最高级别)。若没有特殊贡献或战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上六级士官。张庆斌凭借的,正是他在钻探领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钻探就是睁着眼睛干闭眼的活儿——地下的事全凭个人的经验和推断。”他告诉记者。

  张庆斌作业的钻探机台离驻地还有好几公里山路,平日开车上去已十分困难,遇到下雨,得徒步走一个多小时。采访当天,正赶上下雨,记者在几位战士的帮助下,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钻探机台。机台面积约10平方米,高13米,远远看去,像一个绿色的圆锥体。为维持钻探机全天候不间断运行,战士们5人一班,3班倒轮流值班。在简陋的机台上,他们几乎要全程站着完成作业。

  寂寞是钻探兵的“敌人”之一。在几乎与世隔绝的驻地,战士们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闲时只能用电脑打打扑克,或看看《解放军报》。一支队副参谋长段晓君告诉记者:“习惯就好了。金厂矿区算不错了,还有手机信号。在有的矿区,战士们只能趁着天气好,将手机绑在房顶的角上,偶尔收发一两条短信。”

  与钻探兵比起来,槽探兵的生活似乎要“优越”一些:住的是营区的砖房,作息时间规律,不用值夜班。可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当槽探兵是“最不划算”的。战士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刚入伍的槽探兵刚干了几个月便郁闷无比,“早知道当兵就是来挖坑,我就让我爹替我来了,他挖得比我好多了!”

  就这样,战士们会将采集到的矿石样本送到各支队的研究所。所有的化验结果汇总起来,就是黄金部队的找金成果。这些成果,连同勘探图纸,最终都要上报,再由国家统一协调开采。而战士们接下来要做的,是收拾行装,开赴另一个目的地。

  既胆大又“胆小”

  一个贫困县,或者一个市,只要发现一座中型金矿,一年就能脱贫。上世纪80年代,黄金部队曾在哀牢山脚下的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找到储量27.2吨的大型金矿。很快,墨江一跃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年产黄金万两县。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这样一支被看成“财神”的队伍,为何至今仍默默无闻?“其实我们挺不想接受采访的。有些事,一旦公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一支队总工程师王艳忠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采访过程中,记者向几乎每位采访对象提了同一个问题:“黄金部队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也惊人地一致:“勘探成果和地质资料。”它们就像金矿的“藏宝图”,内行人得到了,就能按图索骥,找到“宝藏”。

  正因如此,黄金部队的所有技术干部,都要和部队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资料的借阅和登记十分严格,电脑资料也是经过加密的。于是,外人便打起了技术干部的主意。“向我们打听消息的人实在太多了,还有不少试图花钱收买情报的。上世纪90年代,我们每个月的工资才几百块钱,但很多人拿着地图找到我们的技术人员,许诺说只要在上面指一指金矿的位置,就能得到1万元。”一支队副参谋长段晓君告诉记者,“不过我没听说有人这么做。”他又补充道:“你说我们的技术人员是胆大还是胆小呢?说胆小吧,他们连‘鬼子洞’都敢进;说胆大吧,他们连在地图上指一下都不敢。”

  黄金部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保护金矿,严防私挖滥采。但不少采矿者还是跟在黄金部队的后面,在勘探工地旁,用粉碎机不停碾磨刚挖出来的金矿石;或在离营区200米的山头上找寻金子。走在金厂矿区内,记者不时能在山坡上看到一个个小洞。战士们告诉记者,这都是当地村民挖金矿留下的。由于金厂矿区历史悠久,很多村民都有找矿、挖矿、炼金的本事。部队进驻金厂前,村民们夏天种地,冬天就在山上到处挖金矿,有些还真靠这个发了财。

  1994年黄金部队进驻矿区后,私挖滥采的现象并没有马上消失。直到2007年,一支队联合地方政府,集中整顿了私挖滥采情况,将31个违规坑道全部爆破,情况才得以好转。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