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ptember

2010

锂业公司密集上市 “能源金属”获热捧显现隐忧

发布时间:2010/9/1 9:13:29889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继赣锋锂业10日登陆A股市场之后,国内又一家锂业公司天齐锂业于31日正式挂牌。

  赣锋锂业上市首日飙升约186%,成为今年表现仅次于新亚制程(首日涨幅275%)的新股。天齐锂业则在发行市盈率高达90倍且大盘回调的情况下,首日涨幅仍达到177%。锂业公司受到市场热捧,是由于其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刚刚起步的背景下,盲目炒作“锂”概念似乎并不明智。

  新能源汽车推动锂由“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嬗变

  对于公众来说,锂并不是一种特别陌生的金属。目前已得到实际运用的锂产品多达100种以上,比如在润滑剂中加入锂化合物即可提高产品性能。由于历来被用作工业添加剂和催化剂,锂有着“工业味精”的美誉。

  不过,2002年以来锂的下游需求开始悄然发生变化,这其中以电池领域对锂的需求增长最为引人注目。在金融危机前,全球的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电子设备行业对于锂电池的需求使其跻身锂的四大下游用户之一。

  当然,仅仅依靠“工业味精”效应和电子设备行业,并不足以让锂成为市场关注的明星金属。金融危机后新能源汽车的备受重视以及大容量动力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才真正推动锂从配角走向主角。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在业界看来依次是普通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叶洮指出,目前普通混合动力车以配置镍氢电池为主,而到了纯电动车时代,性能优异的锂电池将是更好的选择。

  产业政策也显示出了对纯电动车的“偏爱”。根据今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在上海等五个试点城市对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私人消费如果在政策支持下顺利启动,则动力锂电池将由今天的“芝麻”变成明天的“西瓜”。“一旦突破工业味精的局限而变身能源金属,锂产品的需求将得到爆发式的增长。”叶洮认为。

  技术路线之争与产业化障碍

  虽然锂电池前景广阔,但投资者在进入之前,首先得弄清其产业链结构:包括上游原料、锂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和下游封装环节。如果再细化一些解释,即先要从矿石或卤水中提取工业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可进一步提纯为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又可制成关键的正极材料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然后才是成品的锂电池。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汽车用动力锂电池在起步之初技术并不成熟,这将给贸然进入的投资者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例如,碳酸锂作为锂产业链的核心原料,在提取工艺中存在矿石和卤水两种路线。关于这两种路线孰优孰劣,一直是业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这点在近期上市的两家锂业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赣锋锂业表示,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直接从卤水提取电池级碳酸锂的企业”,但擅长矿石提锂的天齐锂业却指出,“国内卤水提锂企业仅能小规模生产工业级碳酸锂”。两家公司各执一词,难免让投资者有些晕头转向。

  “其实两种路线各有千秋,卤水提取工业级碳酸锂成本低,而矿石在提取电池级碳酸锂中有优势,预计未来数年内两种路线将并存。”国金证券研究员张帅认为。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准确判断技术发展方向显然不是易事。

  再延伸到关键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上,目前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四种,各自有对应的上市公司。其中,钴酸锂技术最成熟,磷酸铁锂则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而最被看好,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且合成条件严格,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较差。

  “从目前的情况看,没有哪种材料拥有绝对的优势,关键要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王金良告诉记者。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磷酸铁锂材料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产业化的另一大障碍来自于国外专利的限制。早在数年前,海外企业已就磷酸铁锂的核心技术在中国申请专利,业界担心一旦中国的磷酸铁锂材料开始规模化生产,专利瓶颈会使得行业重蹈DVD企业被迫缴纳高额专利费的覆辙。

  “专利的问题无法回避。目前电池工业协会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专利无效的申请,估计要等到年底才能见结果。”王金良说。

  两因素制约 部分锂公司概念炒作胜于实际价值

  虽然面临着技术路线上的争议和产业化的障碍,市场对于锂概念公司的追捧度仍然非常高。抛开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这样的纯正锂业股不说,A股市场上和锂“沾亲带故”的个股有数十只之多。如掌握上游矿产资源的西藏矿业和中信国安,生产锂电池电解液材料的江苏国泰和多氟多,生产锂电池隔膜的佛塑股份等等。还有很多公司正在筹备上马锂电池相关项目,以至于机构戏称这种现象为“有锂走遍天下”。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锂概念上市公司普遍有两个缺陷:首先,相当一部分公司并未掌握深加工的核心技术。如中信国安,这家老牌的信息技术公司因在青海拥有盐湖卤水资源而备受市场关注。不过,迄今为止公司仅仅能够从卤水中提取基础的工业级碳酸锂,对于高端的电池级碳酸锂刚刚涉足,尚没有大批量生产。

  “基于此,我们将很多锂概念公司仅仅视为资源型企业而非高科技企业。”一位关注新能源行业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一旦脱去高科技的光环,这类公司的高估值基础将被大大削弱。

  其次就是锂电池业务对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非常有限。如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的创业板公司新宙邦,2010年上半年此项业务收入约6800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只有30%,且电解液27%的毛利率也低于公司另一项产品电容器化学品34%的水平。

  “我国锂行业的特点一是附加值低的基础锂产品比重高,二是关键提纯技术和深加工技术均与国际水平有差距,需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天齐锂业总经理姚开林说。这意味着,许多搭乘“概念”快车而实际业绩平平的锂电池个股,虽然一时股价狂涨,但终将随着时间推移而被大浪淘沙。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