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August

2010

沘江治理铅锌矿山 从环境欠账中觉醒

发布时间:2010/8/27 10:50:491578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蜿蜒曲折的沘江

受污染之后恢复至Ⅳ类水质的沘江

金鼎公司投资建设的哨上尾矿库,用于存放企业的4个选厂的尾矿,堵截废渣进入沘江

治理沘江过程中因设有两个预埋排污口而被关闭的永泰冶炼厂

  

  30年前,“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方针让矿产开发的热潮滚滚袭来,滇西北边陲小城也不例外。采矿人蜂拥而至,沘江的宁静一去不返。

  优于矿,也忧于矿。沘江人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资源带来的富裕,却目睹着清澈的河水开始发浑,水质下降为劣Ⅴ类。兰坪县沘江河流域也因此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引起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坐拥全国最大铅锌矿

  “上山挖了石头下山就能卖钱,沿途都有矿石的收购点,上山的沿途搭满了‘窝窝棚’。老人用衣服兜,小孩用篮子提,背着孩子的妇女也拿着锄头上山。”

  沘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发源于兰坪县境内青岩山,流经怒江州兰坪县和大理州云龙县后注入澜沧江,总长173.4公里,养育了怒江州兰坪县和大理州云龙县近14万人。

  地处滇西,靠近边境,发展落后,兰坪和云龙两县都曾是全国贫困县。过去有种说法叫,“守着金山讨饭吃”。

  位于沘江上游的兰坪县,主要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等14个少数民族,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边疆民族、高寒山区、贫困落后、资源富集”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与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相比,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可能更有名气。

  近年来,兰坪县共发现大小矿床(点)220个,涉及锌、铅、铜、铁等40多个品种,现已探明储量的有银矿9339.6吨、铜矿80万吨、锶矿534.1万吨、铁矿59万吨、钻矿1536吨、岩盐矿6970万吨等。

  地质部门经过多年勘探,在兰坪县的凤凰山上发现了亚洲最大的铅锌矿,铅锌金属储量达1500多万吨,占全国铅锌总储量的16%,铅锌合计品位达9.44%,且集中在6.9平方公里的矿区范围内。规模巨大,品位较高,储量集中,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据专家粗略估计,全县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1000亿元以上,人均可达50万元。

  从1985年开始,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口号的影响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个体老板纷纷涌入矿山,开始了大规模的群采,兰坪县一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群采热点矿区。

  据当地人描述,采矿热闹时,几乎是家家参与,人人挖矿。记者2006年在兰坪县金顶镇曾经亲眼目睹了上百人在沘江挽着裤脚、拿着簸箕、就着河水筛选低品位矿石的景象,十分壮观。当地年长点儿的人告诉记者,这只是当年在山上挖矿的一个缩影。

  据兰坪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当地群众乱采滥挖矿石的现象较为普遍,“当时,上山挖了石头下山就能卖钱,沿途都有矿石的收购点,上山的沿途搭满了‘窝窝棚’。老人用衣服兜,小孩用篮子提,背着孩子的妇女也拿着锄头上山。”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2003年以前,兰坪县的矿石都是作为原始资源出售。在凤凰山脚下的金顶镇,靠着采矿、卖矿起家的人不在少数,当地白族民居建得颇为讲究。

  铅锌矿开采是兰坪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兰坪县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610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名列怒江州首位;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7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沘江污染日益严重

  “当年,吃不饱,饿的时候就烧上火下河摸鱼,等锅里的水开了,鱼也摸到了,现煮现吃。可惜啊,现在河里很难见到鱼了,即使有鱼也不敢吃,怕有毒。”

  沘江水资源丰富,在兰坪、云龙两县主要用来灌溉农田和乡镇人畜饮水。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大规模采矿,在给两县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沘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沿岸居民最直观的感受是“水变浑浊了,水流小了”。“当年,吃不饱,饿的时候就烧上火下河摸鱼,等锅里的水开了,鱼也摸到了,现煮现吃。可惜啊,现在河里很难见到鱼了,即使有鱼也不敢吃,怕有毒。”在沘江河边,一位老农户指着河流感慨地说。

  眼前的江水已不再清澈,水中没有了鱼群、青苔和水草,只剩下一堆堆碎石渣。曾经蜿蜒百里的沘江水数年间变成了一股废渣中的浑水。居住在沘江两岸的群众,不仅不敢到水里游泳、洗衣,就连农田灌溉也不敢再用沘江之水了。

  据统计,在云南省的大小江河中,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沘江。其水质已成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铅、锌、镉、砷、汞等重金属。由于多种金属超标,沘江的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用来浇灌,已基本丧失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功能。

  据兰坪县环保局统计,矿山开采中的矿洞涌水及地表径流废水每年排到沘江中约有300万~500万吨,因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产生的采矿废弃物,携带到沘江河床上的约有40万吨。

  因为临近水源,沘江河流域内有选冶企业20多家,大部分工矿企业的工艺落后,生产粗放,高投入,高消耗,环境意识淡薄,污染严重。矿产资源的采选所带来的污染是沘江的主要污染源。

  大量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是沘江污染的一个隐患。兰坪县城生活垃圾年产量约1.83万~2.19万吨,金顶镇生活垃圾年产量约1.31万吨,且呈增长趋势。而县城仅有一处简易的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处理率约为70%,而金顶镇的生活垃圾则全部倾倒于沘江河边。

  据了解,兰坪县城和金顶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16万吨,多年来生活污水全部未经处理直排沘江河。目前,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

  沘江污染后,两岸的农田灌溉受到极大影响,一些农田由于沘江水浇灌而引发土壤污染。沘江污染物中砷等重金属元素也威胁着沿江群众的身体健康。

  沘江连接了两个曾经的贫困县。两县如今立足于矿产开发,经济面貌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沘江的水污染也没能让任何一方幸免。

  由于水体金属超标,下游云龙县长新乡、诺邓镇的饮用水工程和供水管网已无法使用,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尤为突出,不得不另寻新的水源。同时,由于主要的农业灌溉用水被污染,当地群众频频上访。

  据云龙县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15年中,下游云龙县因沘江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引发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大小牲畜致死、各种有关疾病频发和古桥、沟渠、水轮泵站、人畜饮水、电站等基础设施被毁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达7亿多元。

  反复治理不见成效

  多年来两地政府反复治理,投入资金11215.6万元,但因污染跨两个区域,问题特殊,水质没有根本性改善。当地官员用了4个字来形容:复杂艰难。

  兰坪县沘江河流域成了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兰坪县沘江河流域成了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由于兰坪县和云龙县的行政归属不同,沘江的污染还引发了怒江州与大理州之间的环境纠纷。云龙县人大代表多次在县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议案,要求治理沘江污染问题。多年来两地政府反复治理,但因为污染跨两个区域,治理过程中涉及面广,问题特殊,治标不治本,水质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对此,当地官员用了4个字来形容:复杂艰难。

  兰坪县环保局赵斌挺担任局长已经6年多,他告诉记者,局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治理沘江,“根据多年的经验,必须全面统筹规划,两县齐心合力。”

  2002年,原云南省环保局成立了现场调查组,会同怒江州、兰坪县环保局对沘江河流域兰坪段沘江两岸20家有色金属选冶企业的22条生产线进行了拉网式全面检查,对重点污染源和沘江河水质进行了监测,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当时,关闭了沘江河沿岸15家环境污染严重的矿业企业,限期治理了3家企业,疏浚河道、改直、开挖新河道482米。

  2003年,云南省政府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对兰坪矿区实行了集中规划、统一开发的政策,结束了十多年来群采的混乱局面,企业治污设施逐步完善。

  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综合治理成果。但由于重金属的多年累积,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水质依然是劣Ⅴ类,属重金属重度超标。

  为了加快沘江河治理进程,2006年,兰坪县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经济研究院和省林勘院完成了《沘江河流域(兰坪段)综合治理规划》并通过了云南省发改委评审。但由于沘江流域不属于国家重点治理流域,资金难以落实,整体规划迟迟没有启动。

  资料显示,自2003年以来,沘江河流域(兰坪段)的治理就累计投入资金11215.6万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1490.6万元,相关企业投入9725万元。

  但为何成效不明显?

  赵斌挺介绍说,沘江河流域(兰坪段)的治理工作确实面临着不少困难,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客观自然原因,但最突出的是4个方面:

  一是沘江河流域(兰坪段)存在环境背景值铅、锌、镉等重金属超标,导致河流底质污染,河流底质污染又通过灌溉导致两岸田地的土壤污染,这给系统治理带来了极大困难;

  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域内人口数量较快增长,现有设施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城镇生活废弃物处理的需求,生活污染已称为沘江河流域(兰坪段)新的污染源;

  三是过去凤凰山群采时期的固体废物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频繁、面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矿区地表径流面源污染严重,短期内彻底治理的难度非常大;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