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6460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646页。用时:0小时0分1秒309毫秒
K4玻璃与Si片的阳极焊 喻萍1,张丽娜1,何江1,薛锦1 (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摘要:介绍了K4玻璃与硅的阳极焊过程,分析了阳极焊的结合机理并考察了温度和电压对焊接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温度和电压下,可获得良好的K4玻璃-硅片焊接接头.焊接温度为300~400℃,焊接电压为700~800V时,焊合率较高,且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高于母材的拉伸强度.K4玻璃良好的离子导电特性,使其能够在低温和电场作用下与硅片产生良好的连接. 关键词:阳极焊; 场致扩散; 玻璃; 硅;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Al含量对Cu基Ni镀层表面渗Si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红星1,李迎光1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210016) 摘要:采用料浆包渗法,以SiO_2 粉为Si源,纯Al 粉为还原剂,NaF和NH_4Cl作为复合活化剂,Al_2O_3为惰性添加剂,蛋白质(鸡蛋清)为黏结剂,在Cu表面预先镀Ni层随后900℃,12h表面渗Si,制备渗Ni-Si层.研究了Al粉含量对渗Si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铝粉含量的增加,渗层组织出现以下转变:Ni_3Si+Ni_(31)Si_(12)→Ni_(31)Si_(12)+Ni_2Si→Ni_3Si+NiAl,包渗过程由渗硅为主转变为渗铝为主;渗层硬度增加;摩擦系数由铝粉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的0.37降低到45%时的0.18,分别为纯铜的1/2,1/5. 关键词:Cu基体; Ni镀层; 渗Si渗层; Ni......
Si,P含量对无铅黄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王娟,刘平,刘新宽,陈小红,李伟,马凤仓,何代华,张柯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利用中频感应炉制备无铅硅磷黄铜,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拉伸试验,切削试验研究了硅,磷含量变化对合金力学性能及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降低,合金的硬度,切削性能逐渐降低,延伸率逐渐升高,其中Si含量从2.5%~2.0%时,硬度降低趋势最为显著,从刀具寿命考虑,需将Si含量降至2.0%及其以下;2.0%Si+0.3%P既保持了切削性能,又因其硬度低,减小刀具磨损,提高刀具寿命,获得切削性能与刀具寿命的结合.关键词:硅含量;磷含量;无铅黄铜;显微组织;性能;......
Si对高Si/C比灰铸铁奥氏体枝晶数量的影响规律董洪标,朱峻,姜春梅,钟雪友,李富帅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北京冶金部设备研究院摘 要:本文运用定向凝固方法,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对不同成分灰铸铁的凝固过程运用微分仪进行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碳当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Si/C比的提高,Fe-C-Si合金的最小共晶凝固温度升高.并进一步分析了Si使高Si/C比灰铸铁奥氏体枝晶数量增加的原因,提出了Si促使灰铸铁共晶共生区向右偏移的一论断,并利用出现奥氏体枝晶的临界冷却速度,半定量地描绘出了硅使得共晶共生区向右偏移的曲线.关键词:硅;灰铸铁;共晶温度;共晶共生区;......
具有可见光活性Si掺杂TiO2负载玻璃纤维的制备与表征李云龙1,林中信1,2,张世英1,2,张向超1,方志薇11. 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2.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玻璃纤维(Glass fiber,GF)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Si掺杂TiO2负载玻璃纤维负载型光催化剂(Si-TiO2/GF).利用热分析,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Si掺杂量对TiO2微观结构和Si-TiO2/GF负载稳定性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Si掺杂样品中有Ti-O-Si键的存在,Si掺杂能有效地提高TiO2在GF表面的负载稳定性,且扩展了样品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当Si掺杂比例为5%时......
冷却速度对过共晶A1-Si合金的初晶Si微细化的影响 吴树森1,吴广忠1,涂小林1 (1.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摘要:通过检测过共晶A1-20% Si-1% Cu-0.5% Mg-0.5% Mn合金在不同变质处理下的组织变化,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初晶Si微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0℃/s的不同冷却速度下,未变质合金的初晶Si粗大,为50~120 μm,冷却速度对初晶Si尺寸的影响较显著;磷变质或双重变质条件下,冷却速度的变化对初晶Si细化的影响较小.双重变质剂具有同时细化共晶Si及初晶Si的作用,使初晶Si比磷变质更细小,可使初晶Si小于20 μm. 关键词:Al-Si合金; 初晶硅; 细化; 冷却速度;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高Si压铸Al合金ADC12的微弧氧化表面改性 王福会1,李文芳2,张永君2 (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2.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 摘要:利用恒流微弧氧化技术,在以Na2SiO3和Na3PO4为主盐的电解液中,在高硅压铸Al合金ADC12表面制备了陶瓷膜.显微硬度及耐蚀性能测试表明,陶瓷膜显微硬度(HV)高达1430,能对基体金属提供有效的防护.涡流测厚及SEM研究显示,该陶瓷膜厚度分布比较均匀,具有双层结构.EDX和XRD分析表明,该微弧氧化陶瓷膜的主要元素组成为O,Al,Si和P;主要相组成为γ-Al2O3和α-Al2O3,同时含有少量χ-Al2O3,θ-Al2O3和Al2SiO5晶体. 关键词:压铸Al合金ADC12; 微弧氧化; 陶瓷膜; 表面改性; 高Si含量; [全文内容......
Si在纯Fe及低硅钢中扩散行为温钰1,田广科2,毕晓昉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 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摘 要: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纯Fe以及低硅钢基片上沉积富Si膜,并对其进行真空扩散热处理.通过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Si在纯Fe与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特征,运用DICTRA软件建立了扩散模型.研究发现Si在纯Fe基体中扩散时发生γ-Fe(Si)→α-Fe(Si)相转变,扩散速率受控于相界面的迁移.当沿截面Si含量梯度不足以驱动相界面正向迁移时,延长扩散时间会发生相界面回迁现象,最终趋于单一相内均匀化扩散过程.Si在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符合Fick扩散第二定律.关键词:铁合金;硅合金;磁控溅射;扩散;计算机模拟;......
Al-P中间合金变质+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过共晶Al-17Si合金铸锭梁博1,张志峰1,陈春生1,徐骏1(1.北京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摘 要:采用Al-P中间合金变质+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了初生硅细小且分布均匀的过共晶Al-17Si合金铸锭.结果表明,Al-P中间合金变质剂主要作用是改变合金中初生硅的形貌,使其由板片状转变为近球状,细化初生硅.使用Al-P中间合金操作简单,变质效果好且稳定,使用该中间合金无渣,无污染,提高合金的实收率.从时间上看可以完全省去变质处理过程,节约能源,降低铝耗.关键词:金属材料; Al-P中间合金; 半连续铸造技术; 初生硅......
以Q4(2Al)形式存在,Al则以四次配位为主.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矿物聚合材料的形成机理,改善制品的性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矿物聚合材料; 核磁共振; 硅铝存在状态; mineral polymer; MAS-NMR; existence state of Si and Al;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利用核磁共振对矿物聚合材料中硅铝存在状态的研究 李凤久1,刘淑贤1,牛福生1,夏茂辉3,聂轶苗1 (1.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唐山063009;2.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唐山063009;3.同方威视股份,北京,100084) 摘要:矿物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用来代替部分硅酸盐水泥制品.利用变高岭石制备得矿物聚合材料制品,根据核磁共振测试分析,研究了该材料固化过程中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