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1652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166页。用时:0小时0分0秒156毫秒
汉朝马王堆木炭中的笼状碳 陈晶1,郑辙2,传秀云2 (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微镜室,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湖南马王堆汉墓,女尸埋藏地下二千多年而不腐,属世界罕见的奇迹,是中国两千多年前使用木炭杰作.考古学家,地质学家认为是由墓葬条件决定的.本文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高分辨电镜研究了马王堆汉墓木炭微结构,认为马王堆木炭并非单一的非晶态碳,至少有非晶态碳物相和类石墨结构相.发现其中存在笼状碳.这种笼状碳的存在可能是马王堆女尸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这一发现对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碳材料科学和两千多年前中国木炭烧制技术等考古学研究很有意义. 关键词:马王堆; 木炭; 笼状碳; 汉墓;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温度梯度条件下糊状区的凝固行为研究赵国平,程晓农摘 要:利用一个垂直的定向凝固装置,研究了Al-6wt%Cu合金在温度梯度约12K/mm条件下,糊状区在保温不同时间并激冷后得到的微观组织及成分分布特征.SEM/EDX分析表明,糊状区在保温时间内将发生自发的,以扩散机制为主的,类似TGZM效应的凝固过程.完全凝固后所形成的成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对应关系对于预测定向凝固过程中固液相界面温度以及相平衡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温度梯度;糊状区;凝固;......
ZnO花状微结构合成研究 曹志峰1,张娟1,段好伟1,李剑平1,徐宝龙1 (1.烟台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烟台,264005) 摘要: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在3种不同的基底上制备了由纳米棒组成的花状氧化锌微结构,其纳米棒沿c轴方向生长.通过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花状氧化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ZnO为纤锌矿结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ZnO微结构具有花状形貌.简单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对花状ZnO纳米棒形成的影响及生长机理. 关键词:氧化锌; 花状微结构; 水热法;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鳞片状锌粉防腐蚀涂料的研制 周钰明1,汪小舟1,韩凤俊1 (1.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东南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南京,210096) 摘要:以鳞片状锌粉为牺牲阳极材料,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了鳞片状锌粉防腐蚀涂料.采用渗透率法测定了涂层的临界颜料体积,通过对硬度,耐磨性,附着力,抗冲击性,柔韧性以及耐盐雾性能的测试,表征了涂层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阐述了鳞片状锌粉填料与涂层腐蚀性能优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鳞片状锌粉为填料的环氧树脂防腐蚀涂料颜料体积浓度(PVC)在30%~35%之间时,制得的涂层综合性能较好,防腐蚀性能最佳. 关键词:鳞片状锌粉; 环氧树脂; 防腐蚀涂料;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确定板状隐伏矿体产状的一种几何方法及应用梁攀峰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摘 要:隐伏矿体,缺乏产状标志的矿体,在地质勘查中难以用通常方法确定矿体产状和真厚度.笔者从解析几何的角度,介绍了一种直观地解决此类问题的几何方法,及其在以往勘查中得到的相关技术应用.关键词:隐伏矿体;产状;解析几何;技术应用;......
铝合金AA6061-T4的丝状腐蚀图像分析 刘晓方1,王汉功1,江良洲1,陈桂明1 (1.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710025) 摘要: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提取了涂覆环氧树脂的AA6016铝合金丝状腐蚀图像,分析探讨了由丝状腐蚀图像所得到的腐蚀面积密度,腐蚀扩展速度以及垂直于切口方向投影值等参数对评估丝状腐蚀发展状况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铝合金; 丝状腐蚀; 图像分析; 腐蚀面积密度;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纤维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制备曹顺华,李炯义,林信平,蔡志勇,邹仕民摘 要:以高能球磨方法处理制备的纳米晶复合粉末为原料,通过真空烧结制备硬质合金块体,研究该纳米晶复合粉末的烧结致密化行为和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纳米晶粉末的烧结致密化可依烧结温度从低至高分为3个阶段,而在高于1 250℃的液相烧结阶段,将温度提高至1 375℃烧结30 min,可获得密度为14.46 g/cm3,烧结收缩率为27.2%的致密硬质合金.此时,WC晶粒呈纤维状,随机分布在烧结体中,其长度约为1.2μm,径向尺寸约为100 nm;采用高能球磨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原位生成的纤维状WC晶粒增强的硬质合金.关键词:硬质合金;高能球磨;烧结致密化;纤维状WC晶粒;......
蝶状马氏体形成机理的探讨马跃新1,曾德长2,董希淳3,谭玉华41.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2.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 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20Cr2Ni4,45CrNi,30CrMnSi钢中(1200℃进行固体渗碳20 h后淬火)蝶状马氏体的几种形貌.根据马氏体晶体学和相变力矩原理,提出了蝶状马氏体的形成机理,并用它对蝶状马氏体的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同时发现蝶状马氏体只发生在马氏体比容大,迁移激活能高而导致形核和核长大困难的合金里.当形核困难时,尤其是在压力场下,"伴生核"相变的形核功和核长大功较低,比"普通核"相变更容易发生.核长大功高的合金,当粗大的马氏体片因过高的应变能而停止长大时,可以通过两......
钙处理钢中大型球状及棒状夹杂的成因秦正丰1,2,薛正良1,2,李金波3,李博思1,21.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摘 要:大型夹杂物对钢材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用电解萃取法研究了钙处理钢中大型球状/棒状夹杂物的性质,通过对大型球状/棒状夹杂物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元素成分能谱分析,指出钢中的大型球状/棒状夹杂起源于呈团簇状的铝脱氧产物Al2O3.大量小颗粒Al2O3夹杂组成尺寸较大的夹杂团簇,在钢包内复杂流场作用下形成球状或棒状.钢液在钙处理过程中,变性充分的夹杂物形成了低熔点的铝酸钙,在钢液凝固后形成致密的球状夹杂物;变性不充分的夹杂外形仍然保留Al2O3夹杂颗粒形貌.钙处理使......
锆合金疖状腐蚀研究综述 白新德1,周青山2,田振业2,刘建章2,薛祥义1 (1.清华大学,北京,100084;2.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6) 摘要:疖状腐蚀是沸水堆中锆合金表面经常发生的1种局部腐蚀现象,它的产生直接影响包壳管的使用寿命和反应堆的安全性.为了全面认识疖状腐蚀的发生,发展及其控制因素,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疖状腐蚀研究方面的一些主要成果,介绍了疖状腐蚀斑的形貌,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在形成机制方面,目前主要有KUWAE的氢积聚模型和周邦新的形核长大模型.在疖状腐蚀的影响因素方面,认为主要有表面影响,热处理影响,合金成分影响,第二相影响,辐照影响等.最后指出了提高材料抗疖状腐蚀性能的工艺措施:提高Fe+Cr含量,降低Sn含量,尽量减少淬火后的退火次数和退火温度,降低锆合金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有效提高锆合金的抗疖状腐蚀能力,最根本的措施还是使用含铌新锆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