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1481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149页。用时:0小时0分0秒369毫秒
P204萃取铒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潘涌璋,张秀娟摘 要:用含萃取剂P204的磺化煤油对稀土离子Er3+进行萃取平衡研究,得到了萃取平衡式和平衡常数.用恒界面槽测量稀土离子的萃取速率和反萃速率,考察了Er3+浓度,H+浓度,P204液度和络合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了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提出了界面反模型,用动力学及界面张力实验进行了验证.关键词:萃取剂P204;稀土元素铒;萃取平衡;萃取速率;反萃速率;界面反应模型;......
从硫酸锌溶液中萃取提锗陈世明,李学全,黄华堂,刘韬,张雄飞,杨岱茜,王侃,黄艳芬,包福毅,方军,朱大和摘 要:从硫酸锌溶液中萃取提锗的水相体系组成复杂 ,主金属锌含量高 ,待分离回收的金属锗含量极低 ,杂质Fe,Mn ,SiO2 高.在诸多有机相体系中选择以 7815 +添加剂 +煤油为有机相 ,NaOH为反萃剂进行工艺研究 ,完成了扩大和半工业试验 ,从硫酸锌溶液至锗精矿锗的回收率大于 94 % ,锗的直收率约 80 % ,锗精矿含Ge 30 %左右.离心萃取器是有效的萃取设备.萃取提锗后的萃余液经除油处理后 ,对锌电解工艺无不良影响.关键词:硫酸锌溶液;萃取;锗;7815;T试剂;离心萃取器;......
卷取机的张力计算雅飞,胡健摘 要:本文以一台1700mm铝带材冷轧机为例,论述采用最大力矩系统时各种工作状态下卷取机最大张力值的计算与确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卷取机电机容量的选择与校验.关键词:卷取机;临界卷径;过载倍数;最大张力;......
串级萃取理论之联动萃取分离工艺设计:Ⅰ,串级萃取分离过程的邻级杂质比程福祥1,2,吴声1,2,廖春生1,2,严纯华21. 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2. 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摘 要:具有显著流程优化优势的联动萃取分离技术已成为中国稀土分离企业的主流技术,其工艺参数设计理论研究对促进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作者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给出了联动萃取流程最小萃取量和最小洗涤量理论下限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联动萃取分离流程优化过程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关工作拟连载发表.首先引入邻级杂质比的概念,推导得到了邻级杂质比公式,分析了邻级杂质比的工艺意义,为后续联动萃取分离单元最小萃取量和最小洗涤量等公式的推导奠定基础.关键......
第四系地层连续取心钻探技术 杨守业1,方国庆1,王中波1,李保华1 (1.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在长江三角洲以及杭州湾地区第四系地层连续取心钻探工作中,通过选用大功率钻机以及活动头双套取土器,采用无泵干钻工艺,取心率达到90%以上,且岩心内部原生沉积层理清晰,扰动小. 关键词:第四系地层; 钻探; 双套取土器; 连续取心;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某铀矿萃取槽结构优化设计孔凡峰,高宗保,解洪亮,桑国辉中核北方铀业有限公司摘 要:针对某铀矿萃取槽水路不畅,产品质量不断恶化,操作不便等问题,对萃取槽搅拌桨,萃取重相口和饱有洗水出口等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改造后相口结构更加简化,萃取工艺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各出口实现自动控制,萃取有机相连续性加强,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关键词:铀矿;萃取槽;改造;设计;......
P507-P204协同萃取分离镍钴王胜1,2,王玉棉1,2,赵燕春1,2,郭鹏成31.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 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摘 要:采用恒温振荡器研究复配萃取剂P507-P204协同萃取分离镍钴的工艺.确定协萃最佳工艺条件为:有机相皂化率70%75%,皂化时间15min;有机相组成为30%复配萃取剂(VP507∶VP204为4∶1)+65%磺化煤油+5%TBP;相比(VO/VA)为2/1;平衡时间15min;水相pH为2.在此条件下,钴的一级萃取率为87.62%.关键词:冶金技术;镍钴分离;协同萃取;复配萃取剂;溶剂萃取;......
......
取向硅钢卷取塔形影响因素分析与改进措施王彦龙,张志杰,胡晓周,张立强,苗贺武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摘 要:取向硅钢的卷取质量直接影响到钢卷在后工序流转过程中成材率等重要指标,针对某取向硅钢机组卷取塔形缺陷,分析了卷取塔形缺陷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氧化镁涂层及干燥工艺,改善了带钢表面氧化镁状态及厚度均匀性,通过优化卷取张力参数,保证套筒尺寸精度及提高带头卷取质量等措施,保证了钢卷层与层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层与层之间的错动,消除了卷取塔形缺陷,提高了带钢的卷取质量,使取向硅钢冷轧工序成材率进一步提高.关键词:卷取塔形;氧化镁涂层;卷取张力;套筒尺寸;带头卷取质量;......
串级萃取理论之联动萃取分离工艺设计:IV,分离单元间的最优化衔接程福祥1,2,吴声1,2,廖春生1,2,严纯华21. 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2. 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摘 要:联动萃取分离流程中的所有分离单元均通过横向或纵向衔接方式与其他分离单元联动运行,流程的优化设计包括分离单元的优化和分离单元间的联动衔接优化两个方面.本系列文章之Ⅱ和Ⅲ已推导得到了无联动,出口联动和进料级联动(AtAt-1…A2)/(At-1At-2…A1)分离单元优化的基本关系式,解决了分离单元自身的优化问题.本文给出了分离单元间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对流程整体最小萃取量和最小洗涤量影响的定量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分离单元间的优化衔接原则,同时还推导得到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