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446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45页。用时:0小时0分0秒230毫秒
趋势及相互影响,选取不连沟煤矿F61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包括风流温度,CH4,O2和CO浓度连续进行了35 d的观测.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数理统计法和Matlab工具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沿F6103综放工作面全线布点的2,3,4,5,6处风流温度,CO和CH4浓度基本上是随距进风巷距离增大而增大,峰值多出现在回风端头测点6.回风隅角测点8处风流温度,CO和CH4浓度在历时35 d的观测中基本上与时间成4次多项式变化.通过自相关系数计算可知,测点6和8处CO浓度分别与其测点处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温度和CH4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比相关系数计算可知,测点5和8处CO浓度和温度分别与测点6处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测点6处CO,CH4浓度和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测点5和8处CH4浓度分别与测点6处O2浓度和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测点6处CO,CH4浓度呈正相关关系.CO来源......
CH4/CO2二元气体等温吸附特性,用扩展Langmuir方程的推论计算了CH4/CO2二元气体各组分在吸附相中的浓度,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表明:煤对CH4/CO2二元气体的吸附并不是对纯CH4和纯CO2的独立吸附,而是2种气体的竞争吸附,混合气体中CO2含量越高,总吸附量越大.在开滦矿区煤对CH4/CO2二元气体的吸附过程中,利于CO2吸附的条件是高CO2组分浓度和高压力;中等变质程度煤利于CH4吸附的条件是高CH4组分浓度和高压力,而低变质程度煤是相对的低CH4组分浓度和高压力.研究区低变质程度煤对CH4的竞争吸附大于其对CO2的竞争吸附,并不适合CO2-ECBM技术的实施;中等变质程度煤对CO2的竞争吸附优于对CH4的竞争吸附,适于CO2-ECBM技术的实施.关键词:开滦矿区;二元气体;等温吸附;吸附相;竞争吸附;......
煤层处置二氧化碳模拟实验研究韩俊杰,梁卫国,张建功,张倍宁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摘 要:为了研究CO2在煤层中的储存能力与置换驱替CH4特性,利用沁水煤田潞安矿区3号煤层大尺寸(100 mm×100 mm×200 mm)煤样,在确定应力约束条件下,开展了CO2在煤体中的吸附特性与其在含甲烷煤试样中的驱替实...存量可提高93.00%,储存率提高13.50%,相应CH4的解吸量提高了18.13%;在实验初期,CH4的解吸量高于CO2的吸附量,随注入过程的持续,煤体中CH4的解吸量逐渐趋于平缓且远小于CO2的吸附量;同等条件下,含CH4煤比不含CH4煤可多储存59.29%的CO2,储存率提高了12.51%.关键词:二氧化碳;煤层处置;储存率;置换驱替;......
超临界CO2驱替煤层CH4装置及试验研究梁卫国1,2,张倍宁1,2,韩俊杰1,2,杨栋2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 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摘 要:自主研发了MCQ-Ⅱ型大试件(100mm×100mm×200mm)超临界CO2驱替煤层CH4试验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保障试验过程中CO2始终处于超临界状态,而且可测量煤体吸附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借助本装置对同一温度不同体积应力条件下的超临界CO2的渗透性及其驱替CH4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50℃,恒定体积应力为4860MPa条件下,超临界CO2的渗透率与注入渗透压呈正相关关系,与体积应力呈负相关关系.超临界CO2在煤体中的渗透特性远远高于其在常态条件下的渗透性.试验同时发现,超临界CO2在煤体中的吸附量与孔隙压力及体积应......
Effect of RE-Doped and RE Quantity of Ni-Based Catalysts on CH4/CO2 Reforming Reaction YANG Yifeng1,Li Xiancai1,Wang Chunfeng1,Chen Juanrong1,DAI Chao1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 Abstract:RE-doped Ni-based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These catalysts were applied to the reaction of CO2 reforming CH4 to syngas.The studies reveal that RE......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法沉积的非晶碳化硅薄膜结构和性能研究 叶超1,宁兆元1,贺洁1,孙钢1,辛煜1 (1.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薄膜材料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非晶碳化硅薄膜的结构可调制性及化学稳定性使它可用作超低k多孔介电薄膜的扩散阻挡层.主要改变了SiH4(80%Ar稀释)和CH4气体流量比R{R=[CH4]/([CH4]+[SiH4])},使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比的非晶碳化硅薄膜(a-Si1-xCx∶H).薄膜沉积过程中放电等离子体的各基团行为由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监测,而薄膜的结构与性能则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来表征.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中H,CH谱线强度随CH4流量的增加而增强,而SiH谱线强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红外结构表明随着气体流量比R的增加,薄膜由富硅态向富碳态转变,薄膜结构的转变是......
BCN薄膜的射频反应溅射法制备与结构特性 贺德衍1,岳金顺1,程文娟1,蒋钢娟1,陈光华2 (1.兰州大学物理系,兰州,730000;2.北京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北京,100022) 摘要:本文研究以六方BN为靶材,CH4为反应气体,利用射频溅射技术制备BCN三元化合物薄膜.样品的结构由X射线衍射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是具有类石墨涡旋蜂窝状结构的BCN三元化合物.通过改变CH4分压,能够控制薄膜中的C含量:随CH4分压的增高,薄膜中C含量增大,电导率也显著增大.当CH4分压比在10%附近时,样品呈现半导体特性,由电导率-温度关系曲线求得电导激活能约为0.8eV. 关键词:BCN薄膜; 射频反应溅射; 结构和电学特性;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多用途研究 陈润1,刘国伟3,王国玲1,秦勇1,申建1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3;3.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山西晋城,062552) 摘要: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煤层气产率,增加能源储备,根据煤层气地质学和生物气的基本理论,提出二氧化碳(CO2)注入煤层多种用途这一新观点.研究结果显示:煤对CO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将煤层作为CO2的储集层;煤具有优先吸附CO2而滞后吸附甲烷(CH4)的特性,向煤层注入CO2可大大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产甲烷茵具有利用CO2生成CH4的能力,新生成的CH4成为能源储备的有益补充.可见,CO2注入煤层不仅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化煤层甲烷产出,而且为新能源生物CH4的生成提供了基质. 关键词:煤层; 贮存; 二氧化碳; 强化甲烷产......
二元气体等温吸附-解吸中气分的变化规律 汤达祯1,杨起1,唐书恒1 (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北京,100083) 摘要:进行了CH4-CO2和CH4-N2二元混合气体的等温解吸实验,分析了二元气体在解吸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CH4-N2二元气体的解吸过程中,吸附相中CH4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增加,N2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减少.在CO2-CH4二元气体的解吸过程中,吸附相中CO2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增加,CH4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减少.实验结果还证实了CO2在与CH4的竞争吸附中占据优势,而N2在与CH4的竞争吸附中处于劣势.注入CO2比注入N2可以更有效地置换或驱替煤层甲烷,提高煤层甲烷的采收率. 关键词:二元气体; 等温解吸; 竞争吸附; 煤层甲烷; 采收率;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不同原料气催化热解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 李颖1,李轩科2,刘朗1 (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2.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以CH4和C3H6为原料气,Ni-SiO2为催化剂,采用催化裂解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考察了两种原料气在单位催化剂上的产量与碳纳米管的转化率,并运用TEM,XRD和Raman对所获碳纳米管的形貌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CH4为原料气时单位催化剂上的产率虽低而转化率却较高.说明当C3H6发生分解时,分解出来的碳只有少部分转化成了碳纳米管,而大部分为副产物;当CH4分解时,副反应较少,因此转化率较高.同时微观结构的分析也表明:采用CH4为原料气时,产物的形貌比较均一,其有序程度较高,碳纳米管的结构缺陷也较少. 关键词:催化裂解; 碳纳米管; 原料气; [全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