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98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0页。用时:0小时0分0秒458毫秒
基于偶氮桥连卟啉的共轭微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许燕飞1,2,李治1,梁莹1,方斌1,杨存忠1,陈田田1,庄小东2,张帆2,冯新亮21. 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2.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 要:以卟啉作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偶氮键的链接制备得到基于偶氮链接卟啉的共轭微孔聚合物.通过红外(FT-IR...94.2mg/g(273K);H2吸附量可达8.6mg/g(77K).CO2和H2的吸附焓(ΔH)经计算分别达到37和7kJ/mol.关键词:卟啉;偶氮;共轭微孔聚合物;气体吸附;......
聚砜/卟啉功能膜对镉离子的动态富集与检测李森森1,2,赵莉芝1,2,常延姣1,2,张玉忠1,2,赵帅1,21. 天津工业大学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针对水体镉离子(Cd2+)的检测需求,将卟啉与膜技术结合制备传感膜,并研究其对Cd2+的动态富集与检测性能.将聚砜(PSF)基膜表面接枝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NaSS)分子刷,通过静电作用负载光学指示剂5,10,15,20-四(1-甲基-4吡啶基)卟啉(TMPyP),获得聚砜/卟啉功能膜.在动态条件下,由于TMPyP与Cd2+的可逆配位作用,功能膜表现出对水中Cd2+的富集作用,并通过光谱和表观颜色的变化,实现检测功能,同时具有很好的再生能力.研究表明,Cd2+初始溶液浓度越小,流速越小,功能膜吸附检测......
卟啉-多肽超分子组装体系的研究进展胡建新1,2,3,李凤清1,2,3,周雪琴1,2,3,刘东志1,2,3,汪天洋1,2,3,李巍1,2,3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3. 天津市功能精细化学品技术工程中心摘 要:近年来,卟啉-多肽的超分子组装体系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超分子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卟啉-多肽超分子组装体系因具有结构和功能多样化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传感,药物治疗,分子识别和光电器件等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综述了卟啉和多肽超分子构筑模块的分子结构设计,组装体的形貌调控,组装体应用3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卟啉与多肽分子之间的主要非共价作用方式,包括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氢键,配位键,亲水/疏水性等,分析了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焦点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溴羟基卟啉光度法测定痕量锗陈文宾,许兴友,马卫兴,李艳辉摘 要:研究了在Tween-80存在下,Ge(Ⅳ)与二溴羟基卟啉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9.50的Na2SO3溶液中,锗(Ⅳ)与试剂形成(1∶1)的绿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18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76×105L.mol-1.cm-1,Ge(Ⅳ)量在00.45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可用于测定茶叶及枸杞中的微量锗.关键词:二溴羟基卟啉;分光光度法;锗;......
勃姆石固载四苯基铁卟啉选择性催化氧化环己烷黄冠,彭艳,蔡景莉,曾凯,胡伟伟,郭勇安,危素娟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摘 要:用新生的勃姆石固载四苯基铁卟啉[Fe TPP/BM]催化剂,用紫外(UV-Vis),傅立叶红外(FT-IR)和热重分析(TG)技术对该固体催化材料进行结构表征,调查了其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能力.结果表明:在145℃和0.8 MPa下,此固载四苯基铁卟啉可有效重复催化9次,KA油的收率为7.6%,催化剂转化数为7.6×104,比未固载的四苯基铁卟啉催化产率高40%.关键词:四苯基铁卟啉;勃姆石;空气;催化作用;环己烷;......
锌(Ⅱ)-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的吸附伏安法研究施清照,张咏红摘 要:在NH3-NH4Cl(pH=11)的介质中Zn(Ⅱ)-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配合物在-1.30V(vs.SCE)出现一灵敏的吸附还原峰.峰高与Zn(Ⅱ)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5.5×10-9mol/L(富集2min).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测定Zn(Ⅱ)的最佳条件,初步探讨了配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高炉煤气洗涤污水中微量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关键词:锌;吸附伏安法;卟啉;......
超支化卟啉基聚合物荧光探针检测水中汞曾金凤1,杨雯迪1,胡娜2,张洪吉1,施冬健1,陈明清11. 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2.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制备了一种基于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水溶性荧光探针(PEI-TCPP),PEI-TCPP对Hg2+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Hg2+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其结构并不随时间,温度的增大而改变.在pH 5.07.5范围内,PEI-TCPP对Hg2+的识别作用最强,结构最稳定;PEI-TCPP对水溶液中Hg2+的检测限为50 nmol/L.根据Benesi-Hildebrand公式和工作曲线,用滴定法考察了PEI-TCPP与Hg2+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其络合比为1:1,络合常数Ka为13.0 L/mmol.关键词:卟啉基聚合物......
中位-四(羧基亚甲基)苯并卟啉锌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闫金红1,2,陈家藏1,冯守爱1,赵江红1,郑剑峰1,李莉1,朱珍平1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摘 要:利用热凝聚法合成四苯并卟啉锌的经典反应,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钠代替原反应物乙酸钠,控制合成了中位-四(羧基亚甲基)苯并卟啉锌.由于羧基的引入,使卟啉分子能够锚定在二氧化钛表面,为转移卟啉激发态电子到二氧化钛的导带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其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分散性,从而使苯并卟啉锌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明显提高.关键词:卟啉;羧基;二氧化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卟啉类化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诱导电子传递性质研究王琦1,2,左国防1,31. 甘肃省高校新型分子材料设计与功能省级重点实验室2.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3. 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摘 要:介绍了卟啉类化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诱导电子传递性质.论述了影响复合材料光电转换效率和卟啉类基团电荷有效保留时间的结构,相互作用方式,空间定位等因素.分析了卟啉类化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目前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卟啉;酞菁;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光诱导电子转移;光电转换;......
剪刀型双锌卟啉的合成,表征及组装性能 周再春1,刘秋华1 (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利用"bottom-up"合成策略设计和构筑了一个剪刀型锌双卟啉 1,即先合成它的两类构件化合物:1,8-二(3-(氯羰基)苄氧基1蒽醌6和5-(3-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7,然后通过酰氯和氨基的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详细报导了化合物1,4,5,8,9的合成和表征,并讨论了目标化合物1的结构特点和与双功能客体(Bpy)的组装性能.图3,参23. 关键词:双卟啉; "bottom-up"方法; 分子组装; 分子器件;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