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17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12页。用时:0小时0分0秒543毫秒
用CVI工艺制备的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康沫狂1,胡赓祥2,石荣2,李贺军1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西安,710072;2.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教委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上海,20030) 摘要: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制备出几种不同密度及不同炭纤维类型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在国内自制多功能内耗仪上用扭摆法测试其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同种工艺条件,高模炭纤维T-50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优于高强炭纤维T300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且前者在80~200℃范围内有一明显的内耗峰.纤维类型和界面微观结构是影响这类单向C/C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阻尼; 单向C/C复合材料; 炭纤维;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准贝氏体钢渗碳层耐磨性及磨损机制研究 康沫狂1,王新林2,杨延清1,贺自强2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2;2.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研究了准贝氏体钢销盘磨料磨损和冲击磨料磨损的耐磨性和磨损机制,确定了回火温度对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及其对耐磨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渗碳层的耐磨性接近或优于18Cr2Ni4WA钢;以微切削型磨料磨损为主的准贝氏体钢渗碳件,宜采用180℃回火,以应变疲劳型磨料磨损为主的准贝氏体钢渗碳件,宜采用280℃回火;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对材料的耐磨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微切削型磨料磨损,机械稳定性高的残余奥氏体不利于提高耐磨性;对于应变疲劳型磨料磨损,机械稳定性高的残余奥氏体明显提高耐磨性. 关键词:准贝氏体钢; 渗碳层; 耐磨性; 磨损机制; 残余奥氏体; 机......
贝氏体转变过程的阶段性及类调幅分解 康沫狂1,程巨强2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西安,710072;2.西安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西安,710032) 摘要:含有阻碍碳化物析出的合金元素的钢,贝氏体转变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准贝氏体阶段和典型贝氏体阶段,准贝氏体阶段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典型贝氏体阶段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间隙型65Si2MnMo合金及置换型Ni28Mn合金贝氏体转变过程存在间隙原子(C)和置换原子(Ni)的类调幅分解现象.典型贝氏体转变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源来自过饱和的贝氏体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 关键词:贝氏体转变; 阶段性; 类调幅分解;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ZrO2+SiC颗粒强韧化MoSi2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康沫狂1,邓克明2,杨延清1,马勤3,艾云龙4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72;2.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西,南昌,330034;3.甘肃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甘肃,兰州730050;4.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西南昌,330034) 摘要: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初步探讨了ZrO2+SiC颗粒对MoSi2基体材料的强韧化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材料复合具有较好的强韧化协同效应,复合材料中ZrO2相和少量SiC颗粒在基体的间层作用,可抑制MoSi2晶粒长大;断口呈现晶粒细小,裂纹扩展曲折和沿晶与穿晶混合型断裂等特征;ZrO2+SiC颗粒通过弥散强化和细化晶粒使复合材料强度提高,通过晶粒细化,裂纹偏转和分支,微裂纹形成等机制的综合作用使复合材料增韧. 关键词:ZrO2......
金属合金等温相变的体激活能及相变机制I.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相变 刘峰1,康沫狂1,张明星2,朱明1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西安,710072;2.Division of Materials,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Queensland,Brisbane,QLD 4072,Australia) 摘要: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处理获得的上,下贝氏体和粒状组织,都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转变初期均能获得单一的组织,而在转变的中,后期通常可获得相邻两组织的复合体.必须用单一组织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将体激活能,组织形貌和体自由能曲线相结合可诠释下述论点:下或上贝氏体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贫碳或极贫碳区,进行"军队型"(队列式)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而粒状组织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最贫碳区......
金属合金等温相变的体激活能及相变机制II.β黄铜等温相变 刘峰1,康沫狂1,张明星2,朱明1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西安,710072;2.Division of Materials,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Queensland,Brisbane,QLD 4072,Australia) 摘要:与钢相似,β黄铜等温处理获得的片状α1(贝氏体)和棒状α都具有自己的C曲线;各转变初期均能获单一相,而转变中,后期通常可获相邻两相的复合体.必须用单一相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用体激活能,相的形貌和体自由能变化相结合能可诠释下述论点:片状α1(贝氏体)是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母相β''中的贫溶质区,进行"军队型"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棒状α是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母相β''中的最贫溶质区,发生"平民型"原子无扩散界面控制......
HB400级高强度准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与性能 李登凯1,康沫狂2,王新1,程巨强3,徐振华2 (1.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舞阳,462500;2.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西安,710072;3.西安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32) 摘要:研究了热轧,低温回火和热轧,正火,低温回火及轧态不同温度回火工艺对新型HB400级高强度准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状态下耐磨板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索体(BF)和残余奥氏体(AR)组成,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及耐磨性能.低温回火可以改善耐磨钢板的韧性.新型耐磨钢板具有较强的回火抗力.用准贝氏体钢生产高强度耐磨板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关键词:准贝氏体钢; 耐磨板; 组织; 性能;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WC-Co硬质合金冲蚀磨损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蒋继苇,史沫,殷铭阳,余晓光摘 要:采用自制冲蚀试验设备对3种不同牌号的WC-Co硬质合金进行冲蚀磨损试验,研究了冲蚀角度,磨料外形和磨料粒径对靶材冲蚀磨损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冲蚀机理.结果表明:靶材冲蚀磨损率和冲蚀角度呈正相关,磨料硬度和破碎性都对冲蚀磨损有重要影响,以棕刚玉为磨料时WC-Co硬质合金冲蚀磨损率随着磨料粒径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冲蚀后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变化表明,WC-Co硬质合金低冲蚀角时破坏形貌以切削痕和犁沟为主,而高冲蚀角时以Co失效导致的WC颗粒脱落为主.关键词:硬质合金;冲蚀磨损;磨损试验;微观形貌;......
石英玻璃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计算及优化杨建明1,吴会军1,钟支葵1,何石泉1,王沫然21.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摘 要:纤维含量和直径是影响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热导率的重要参数.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实验制备了石英玻璃纤维/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基于材料微观结构表征结果建立了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总体热导率的计算模型,研究了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规律.通过二元优化(即同时优化纤维体积分数和直径)获得了复合材料的最小总体热导率,与单一优化纤维含量或纤维直径相比总体热导率可分别减少50%和20%(以1000K为例);并探讨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材料中最优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的变化规律,发现随温度升高最优纤维含量增大而最优纤维直径减小.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纤维......
本征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电介质研究进展曹诗沫1,2,佟辉1,范涛1,3,张龙4,徐菊1,3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 北京科技大学3. 中国科学院大学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摘 要:聚酰亚胺因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介电绝缘领域,但其介电常数难以满足电容器的储能需求.通过设计和改变二酐或二胺单体,可以调控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从而获得兼具优异耐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聚酰亚胺电介质.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本征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电介质的分子设计策略,讨论了不同的分子结构特征对其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聚酰亚胺;电介质;耐热性能;介电性能;分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