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3198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1320页。用时:0小时0分0秒271毫秒
开展氢气低温还原实验研究,考察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氢气浓度及矿物粒度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600 ℃,还原时间90 min及氢气浓度为60%(体积分数)的条件下,红土镍矿中镍,铁金属化率分别达到95%和42%.当矿物粒度小于380 μm 时,矿物粒径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镍铁合金([Fe,Ni])的衍射峰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600 ℃时达... Utilizatio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Abstract: The garnieritic laterite ore (0.82% Ni and 9.67% Fe) was used to carry out low-temperature hydrogen......
热处理温度对Fe-Ni合金薄膜微结构及磁性的影响 周少雄1,卢燕平2,卢志超1,李德仁1,刘天成1,孙克1 (1.钢铁研究总院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1;2.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在硫酸盐-氯化物镀液中制备了Fe-44wt%Ni纳米晶合金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开路磁测量装置,对Fe-44wt%Ni合金薄膜镀态和退火态样品的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升高能够降低薄膜内应力,使薄膜结晶均匀,但对薄膜晶粒尺寸和磁性能影响很大.Fe-44wt%Ni合金薄膜是由γ-(Fe,Ni)相和α-(Fe,Ni)相构成.在250℃真空退火处理1h后Fe-44wt%Ni合金薄膜的晶粒尺寸在20~30 nm之间,且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BS为1.06T......
B对Fe-Ni系恒弹性合金回火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赵玉华,谭延昌,何斌,孙镇摘 要:主要研究B对Fe-Ni系弥散硬化型恒弹合金回火组织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了B对析出相γ′-Ni3(TiAl)的分布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B的加入,使合金在回火过程中析出的γ′相质点细小弥散,并可抑制γ′向η相(Ni3Ti)的转变.从而使含B合金的扭振频率温度系数γs对回火工艺不敏感,并且使合金的物理性能如居里点,显微硬度和电阻率提高.关键词:Fe-Ni系合金;弥散硬化;恒弹性;回火组织;微量硼;物理性能;......
不同粉末对Fe-Ni合金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的影响 李益民1,李松林1,黄伯云1,张健1,邱光汉1 (1.中南大学) 摘要:研究了两种不同粒度和形貌的羰基铁粉对Fe-Ni合金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形度好,粒度小的粉末的混合,制粒,注射成形工艺性能以及其喂料流变学性能都好于球形度差,粒度大的粉末,且前者最终产品力学性能也好于后者. 关键词:羰基铁粉; Fe-Ni合金; 注射成形;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小减面率冷拔对Fe-Ni基恒弹性合金f-t曲线的影响何斌,谭延昌,赵玉华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冷拔减面率(ψ<10%)对Fe-Ni-Cr-Ti-Mo-Cu恒弹性合金f(横振共振频率)-t(测量温度)曲线的影响.指出:f-t曲线上出现两个极值--极小值和极大值,随着减面率的增加极小值点A向高温方向移动;其原因是由于合金内部存在内应力引起.极大值点B不随减面率而变化,而是由合金化学成分决定.极小值点A向高温方向移动的速度不同,减面率ψ<9.4%时移动迅速,减面率ψ>9.4%时移动缓慢,或几乎不移动,存在一个临界变形量ψ≈10%.关键词:Fe-Ni基合金;恒弹性;冷拔;减面率;f-t曲线;......
B对Fe-Ni基合金显微组织和抗氢性能的影响 赵明久1,戎利建1 (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特殊环境材料研究部,沈阳,110016) 摘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力学性能和抗氢性能测试研究了B对Fe-Ni基合金显微组织和抗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的加入有效地抑制了时效过程中晶界上大量η(Ni3Ti)相的析出,晶界上仅析出少量碳化物,从而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塑性和抗氢性能.断口观察显示,对于无B合金,在由峰值时效到过时效处理的过程中,由于η相的长大,使合金发生由穿晶到沿晶断裂的转变;热充氢后,H在η/γ界面的积聚,促使合金发生大量沿晶断裂,而含B合金在热充氢后仍以穿晶断裂为主. 关键词:Fe-Ni基合金; B; η相; 氢致塑性损减;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Fe-Ni基合金时效过程中γ’相析出的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研究宋元元,赵明久,戎利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摘 要:将一种Fe-Ni基沉淀强化奥氏体合金在980℃固溶后水淬,在620℃经过不同时间时效.利用硬度测试及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研究时效过程中g’相的析出行为及其对材料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效时间小于6 h时,合金硬度增加较快,由时效前的145 HV迅速增加至205 HV,随后硬度增加速率缓慢;时效120 h时,硬度为251 HV.APT结果表明,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合金元素均匀分布在基体中.在时效最初阶段,Ti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偏聚,形成含有Fe,Ni和Al等元素的富Ti纳米团簇.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富Ti纳米团簇中的Ni和Al原子的含量逐步增多,而Fe,Cr......
Fe-Ni基高强度低膨胀合金组织性能与时效时间的关系 徐进1,屠怡范2,陈建刚1,张敬霖1,卢凤双1,赵栋梁1,张建福1,张波萍2 (1.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系,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670℃时效不同时效时间对Fe-Ni基高强度低膨胀合金碳化物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70℃时效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基体晶粒逐渐呈等轴化,并且有二次相以带状在小晶粒附近析出,时效3h硬度可达最大值.TEM和SAD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中,有多角状圆粒M6C,长片状M2C型两类富含Mo的碳化物析出,对合金有较明显的强化作用.时效初期,合金的膨胀系数逐渐增大,但是随着碳化物的析出,基体膨胀系数的减小,合金的膨胀系数有所下降. 关键词:Fe-Ni合金; 时效; 显微组织; 碳化物; 线膨胀系数......
Fe-Ni合金电沉积过程及机理初探李庆伦,海杰,王洪顺,武保林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产业服务中心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材料系摘 要: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方法对Fe-Ni合金在不对称交流条件下电沉积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Fe-Ni合金电沉积机理进行了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采用不对称交流电镀可以减少Fe-Ni合金电解液的浓差极化现象,从而降低镀层中的含氢量,消除镀层的内应力,提高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关键词:不对称交流电镀;Fe-Ni合金;电沉积.;......
Fe-Ni合金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陈志凯,郭红霞,王群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利用线性扫描法和循环伏安法分别讨论了镀液中Fe2+和Ni2+浓度,pH值,温度,光亮剂,配位剂含量对Fe-Ni合金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的pH值降低,温度升高时,Fe-Ni合金共沉积的阴极极化减小,镀液中Fe2+浓度增加,Ni2+浓度减小,Fe-Ni合金共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加入光亮剂和配位剂时,有利于提高镀层的致密性,同时镀层的耐腐蚀性增强.通过计算Fe-Ni合金共沉积电极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阴极电极电势在-1.0~-1.2V时,表观活化能均>40kJ/mol,说明Fe-Ni合金的共沉积过程为电化学步骤控制.XRD表明Fe-Ni合金为固溶体晶体结构,SEM表明镀层表面光亮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