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42331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4234页。用时:0小时0分0秒562毫秒
纳米Cu粉末的放电等离子烧结 闫海峰1,刘学然2,安健2,刘勇兵2,冉旭2 (1.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5;3.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装置考察了纳米铜粉坯体的升温过程,研究了烧结速度和烧结温度对烧结等效电阻,烧结体相对密度及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存在着最佳的烧结速度,当烧结速度为150℃/min时,样品致密度达到峰值88%左右,晶粒的平均尺寸接近200nm,且烧结的等效电阻随升温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纳米Cu粉末在250℃时开始烧结成块,随烧结温度提高,烧结致密度不断提高,电阻降低;但是当升温速度过快,烧结温度过高时,出现反致密化现象.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烧结; 纳米Cu粉; 烧结速度; 烧结温度......
铜渣中回收Zn,Cu的试验研究张忠益1,匡志恩1,杨钢2,吴建存1,叶兴富1,朱绍菊1,田仁宿11. 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2. 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科技部摘 要:针对湿法炼锌过程中产出的铜渣的回收利用,开展铜富集的研究,分别进行了铜渣的液同比,浸出时间,酸度和压力对铜浸出富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液固比为5:1,浸出时间4h,酸度120-130g/L,铜渣中锌的浸出率达68.43%,铜浸出率达98.10%,铜浸出液经净化后所产粗铜富集渣品位大于70%.关键词:铜渣;浸出工艺;锌;铜;回收率;......
文章编号:1004-0609(2007)10-1586-06 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微区变形及力学性能 李春燕1, 2,寇生中1, 2,胡 勇1, 2,丁雨田1, 2,许广济1 (1.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 2. 兰州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 摘 要: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选择350,400,475及600 K进行1 h的等温退火,用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等研究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力学性能及变形.Cu基块状非晶在纳米压头作用下体现弹?塑性变形方式,载荷-位移曲线和压痕周边多重剪切带的特征证明了塑性变形的存在.350 K退火试样具有较大的压痕硬度HV和弹性模量E值及较小的塑性变形量dn值;400 K退火后,HV和E值显著减小,dn值明显增大;475 K退火......
SiO2/Ta界面反应及其对Cu扩散的影响龙世兵,马纪东,于广华,赵洪辰,朱逢吾,张国海,夏洋摘 要: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表面有SiO2层的Si基片上溅射Ta薄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SiO2/Ta界面以及Ta5Si3标准样品,并进行计算机谱图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态下在SiO2/Ta界面处有更稳定的化合物新相Ta5Si3和Ta2O5生成.在采用Ta作阻挡层的ULSI铜互连结构中这些反应产物可能有利于对Cu扩散的阻挡.关键词:Cu互连;扩散阻挡层;界面反应;X射线光电子能谱;......
滴定法连续测定银铜铝锌四元合金中Cu,Al,Zn 麦丽碧1 (1.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51) 摘要:采用连续滴定的方法同时测定Cu,Al,Zn.加入一定量的EDTA标准溶液,使Cu2+,Al3+,Zn2+全部与EDTA络合,用Zn2+盐滴定过量EDTA,然后加氟盐置换出EDTA-Al中的EDTA,用硫脲抗坏血酸和邻菲啰啉置换出EDTA-Cu中的EDTA,并分别用Zn2+盐滴定,从总量中减去Al量和Cu量即得Zn量.滴定Cu,Al,Zn回收率均在98%以上,本法分析快速准确. 关键词:Cu,Al,Zn; EDTA; 滴定;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Cu质点的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30 min. 1.2 钎焊试样的制备 Cu基板采用纯度为99.95%的纯铜,尺寸为30 mm×30 mm×0.2 mm.纯铜试样用800号砂纸磨光后,分别在5%(体积分数)的HCl溶液,去离子水和酒精溶液中浸泡并吹干,然后用分配器把复合钎料膏定量的注在试样中央(注入量约为200 mg).将准备好的试样放入再流焊炉中进行钎焊,钎焊温度...文章编号:1004-0609(2007)07-1083-07 Sn-9Zn钎料与内加Cu质点和Cu基体界面生长行为 卫国强1,况 敏2,杨永强1,赵 利2 (1.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广州 510641; 2.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材料表面中心,广州 510651) 摘 要:在Sn-9Zn无铅钎料中加入Cu金属质点,研究在长时间钎焊条件下钎料......
......
构为晶态, 且其能量更低. 这种结构的择优选择主要是由于纳米团簇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直接影响团簇结构性能. 但比表面积如何影响纳米团簇的结构则需进一步的研究. 图1 铜团簇的对偶分布函数 Fig.1 Pair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Cu clusters 图2所示为铜纳米团簇平均原子结合能与原子数的关系. 由图2可看...关系[12, 13] 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cohesive energy and atom number of Cu nanoclusters[12, 13] 为了比较, 图2中也给出了表面积差异模型(surface area difference, SAD)对于铜团簇原子结合能的计算结果[12, 13]. 由图2可看出, SAD模型预测结果和......
纯Cu和低层错能的Cu-30%Zn(质量分数)合金进行室温多向压缩变形及退火实验,并利用OM,SEM/EBSD,TEM技术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在变形和退火过程中的晶粒细化情况和不同累积变形量(Σε)后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向压缩过程中,随着层错能的降低,铜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由传统的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细化机制转变成孪晶分割晶粒细化机制.在变形过程中,两者的真应力-累积应...度以及变形后的强度也远大于纯Cu的.经Σε=2.4多向压缩变形后,在退火过程中,层错能较低的Cu-30%Zn合金再结晶晶粒明显比纯Cu细小,这是由于其内部层错密度较大,再结晶形核点较多所致. 关键词:铜合金;层错能;晶粒细化;孪晶;再结晶 中图分类号:TG146.1 文献标志码:A 细化晶粒通常能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强度.剧烈塑性变形(SPD)作......
光谱修正-光吸收比差法测定镀铜废水中的微量Cu(Ⅱ)欧阳振中1,白珊1,罗道成21. 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2.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 要:光吸收比差法结合光谱修正技术,可以直接准确测定电镀废水中的微量铜(Ⅱ).在p H值为4.05的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中,氯代磺酚S(CSPS)与Cu(II)反应形成Cu-CSPS配位化合物,用光谱修正法表征其结构为[Cu2(CSPS)2(H2O)2]2-.利用此反应结合光吸收比差法建立了一种Cu(II)定量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适量Na F掩蔽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选择性良好;Cu(II)含量为00.125 mg/L,Cu(II)的检出限为1.35×10-3mg/L;该法用于测定镀铜废水中微量Cu(Ⅱ)时,结果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