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401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41页。用时:0小时0分0秒93毫秒
Bi5Ti3FeO15薄膜的结构和多铁性研究黄志登,赵洪阳,马志斌,付秋明,陶洪,梵子冉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摘 要:采用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生长Bi5Ti3FeO15(BTFO15)多铁性薄膜,并对其结构,磁性,铁电性,铁电畴等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薄膜具有高结晶度和完美层状晶格结构,两层Bi原子层紧密堆积,两层Bi2O2之间有三层Bi层和三层Ti(Fe)O6八面体层,构成三明治结构;在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和电滞回线证实了弱铁磁性和铁电性的共存;采用压电响应力显微镜研究了薄膜的畴结构,在面内和面外分别施加±3 V和±10 V的电压,观测到了畴反转.这些研究结果对理解......
管状MnO2氧化制备聚苯胺纳米管及其超级电容性能赵磊,冉奋,张宣宣,朱永鑫,孔令斌,康龙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摘 要:以管状二氧化锰(MnO2)为氧化剂和模板剂在酸水体系中化学氧化制备了聚苯胺(PANI)纳米管.采用能谱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不同苯胺单体(ANI)的用量对PANI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胺为内径约90nm,外径约350nm,长约2μm的纳米管;在m(MnO2)∶m(ANI)=9∶25时,合成的PANI管状结构比较丰富,在1mol/L H2SO4电解液中比电容达到473F/g.关键词:聚苯胺;纳米管;超级电容器;......
加料方式对共沉淀法制备Nd∶YAG透明陶瓷的影响曾春梅,芶立,冉均国四川大学材料学院摘 要:以Nd2O3,Y2O3,NH4Al(SO4)2·12H2O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顺序,反序和并流3种不同共沉淀加料方式,在高滴加速率条件下制取了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粉体,比较工艺操作,表征其相组成,显微形貌,粒度分布和烧结后陶瓷的透过率.结果表明,并流共沉淀工艺无需调节pH值,工艺操作最简单;经1 100℃煅烧,反序,并流法制备的粉体均为纯相YAG,顺序制备的粉体含有杂相,其中并流法制备的粉体粒径分布窄,颗粒呈类球形,粉体活性高.采用真空烧结技术于1 715℃下烧结制备了Nd∶YAG陶瓷,顺序,反序和并流样品在1 064 nm处透过率分别为68%,70%和75%.关键词:加......
原位水热合成CMS/MnO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宋海明1,冉奋1,2,范会利1,张宣宣1,孔令斌1,2,康龙1,21.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水热条件下在炭微球(CMS)载体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碳微球/二氧化锰(CMS/MnO2)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MS/MnO2复合物中MnO2纳米片均匀地负载在碳微球的表面,形成绣球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型晶体结构,其中MnO2的含量约为62%(质量分数),CMS/MnO2比容量达到266F/g;随着反应......
TiB2含量及T6热处理对原位TiB2/ZL111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王应武1,2,左孝青1,冉松江1,孔德昊11.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摘 要: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TiB2/ZL111复合材料,并对铸态及T6态TiB2/ZL111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显微组织方面,铸态TiB2/ZL111复合材料主要由α-Al,共晶Si和TiB2组成,TiB2颗粒平均尺寸为1μm,呈六边形或卵圆形分布于α-Al晶界处;TiB2有效细化了ZL111的α-Al晶粒,使长条状共晶Si向等轴状转变;T6热处理使共晶Si进一步演变为近球状,并有效改善了TiB2的团聚现象.硬度方面,TiB2含量越高,铸态TiB2/ZL111复合材料的硬度越高,铸态10......
中深层地热井固井导热水泥导热系数研究方姚,张勇,冉真真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摘 要:合理提高固井水泥的导热系数对地热井的高效,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地热井固井水泥导热系数低的问题,首先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中深层地热井固井水泥导热系数模型,然后研究了石英粉,氧化铝粉对固井水泥基材料导热性能的增强效果.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填充材料的体积分数,颗粒的形状,粒径对固井水泥基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英粉和氧化铝粉后,固井水泥基材料的导热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建模型确立了固井复合水泥基材料导热系数的上限;随着填充材料体积分数的增大,水泥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断增大;球形填充颗粒要比正方体填充颗粒的效果差;外掺粒径小的颗粒有助于提高水泥基......
藏北羌塘荣玛地区古近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冉皞,王根厚,郑艺龙,梁晓,韦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摘 要:藏北羌塘荣玛地区古近纪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SiO2含量为41.56%~68.35%,Al2O3含量为11.63%~15.73%;Na2O与K2O含量分别为0.20%~5.06%,0.26%~4.68%,K2O/Na2O=0.06~23.40.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没有明显的铕正,负异常;总体富集Rb,K,Ba,U,La等元素,亏损Ta,Nb,Sr,P,Ti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岩浆来源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壳幔过渡带及受俯冲地壳交代的过渡型地幔和富集型地幔.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可能不仅存在一条特殊的壳幔过......
燃煤过程中Au的散逸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黔西南为例王冉1,桑树勋1,王文峰1,易同生2,赵霞2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2.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摘 要: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N),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MPA)等方法分析了21个黔西南地区原煤样,煤系围岩和夹矸中Au元素的含量,探讨了煤的静态燃烧过程(实验室灰化)中Au的逸散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燃煤过程中,原煤样中Au的损失率大于75%,属易挥发元素,但煤系围岩与夹矸中Au的损失率不到10%,属不挥发性元素.燃煤过程中影响原煤Au散逸的主要因素为煤中Au的赋存状态,研究区煤中Au主要以纳米金的形式存在,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由于纳米金熔点低,燃煤过程中随着黄铁矿的分解导致......
含有POSS的嵌段聚合物的制备及热性能刘磊,王文平,费明,郭晓冉,揭晓晓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摘 要:以单官能团笼状结构倍半硅氧烷(POSS)为引发剂,氯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甲苯为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POSS/PMMA和POSS/PMMA-PS嵌段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1H-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大分子引发剂和嵌段聚合物的结构,实现了POSS在聚合物中的单分散.此外,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POSS/PMMA和POSS/PMMA-PS嵌段聚合物的分解温度与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相比分别提高了60℃和151℃.关键词:笼状结构倍半硅氧烷;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嵌段聚合物;热性能;......
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纳米铜粉的影响徐建林1,2,陈纪东3,王智平1,2,冉奋1,2,杨树华1,21.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 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摘 要:为探讨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铜粉的影响,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20,吐温40和吐温80单独或复配作为表面分散剂,采用电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纳米铜粉.利用XRD,TEM及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物相,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分散剂对采用电化学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作用是不同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双电层静电吸引机制和空间位阻效应防止纳米铜粉的氧化;吐温系列以强的空间位阻防止铜粉的团聚,其中以吐温80效果最佳;单一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