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397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40页。用时:0小时0分0秒234毫秒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氧化铝中杂质元素 马慧侠1,张爱芬1 (1.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郑州,450041) 摘要: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氧化铝中11种杂质成分(SiO2,Fe2O3,Na2O,K2O,CaO,TiO2,P2O5,ZnO,V2O5,Ga2O3,Cr2O3).试样用四硼酸锂和偏硼酸锂作混合熔剂融熔制成玻璃状片形熔块.通过在高纯氧化铝中加入一定量的上述11种元素的纯氧化物配制成中间标准样品,并用此中间标准样品和纯氧化铝作为空白试样组成高,低标,制备了校正曲线.又用此中间标准样品与纯氧化铝按一定比例配制控制样品对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所提出方法的精密度进行了考核......
攀钢含钒钛铁水预处理工艺实践 林茂强1,陈荣贵2,戈文荪2,杨素波2,陈小平1 (1.攀钢提钒炼钢厂;2.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摘要:就含钒钛铁水预处理工艺在攀钢投入使用的情况作了介绍.这种预处理工艺分两步,第一步是铁水脱硫,第二步为脱硫铁水提钒.三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这种工艺可以把铁水[S]由脱硫前的0.04%~0 08%降低到0.02%以下,甚至可以降低到0.01%以下.脱硫铁水经撇渣后,进行二次预处理,即转炉提钒.通过提钒,将铁水中的V提取进入钒渣,从而使铁水中[V]由原来的0.32%~0.34%降低到0.028%以下,而钒渣中(V2O5)达19%左右. 关键词:含钒钛铁水; 预处理; 脱硫; 提钒;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反应温度对纳米碳化钒(V8C7)制备的影响 王艳荣1,赵志伟1,朱贺1,李彦涛1,刘颖2 (1.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7;2.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使用偏钒酸铵和纳米炭黑为原料,先制备前驱体粉末,再将前驱体粉末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得到纳米V8C7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纳米碳化钒制备过程中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将发生NH4VO3→V2O5→V2→V5O9+V407→V2O3→VC1-x→V8C7的相转变,反应产物的粒度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1100℃时粉末显示较好的分散性,并且主要由直径100nm左右的球形颗粒组成. 关键词:纳米碳化钒; 前驱体粉末; 相组成; 微观结构; [全文内......
在压力场下从石煤中浸取钒和浸出渣综合利用 魏昶1,李存兄1,樊刚1,邓志敢1,李旻廷1,吴惠玲1 (1.昆明理工大学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摘要:本文对贵州某地石煤进行了加压酸浸提钒实验研究.在压力场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添加剂(FeSO4)浓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两段逆流浸出实验.结果表明钒浸出率可达90%以上.浸出液经过废酸同收,还原,调整pH值等预处理后,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和富集钒,钒萃取率可达98.1%,反萃率为99.14%;用氨水沉淀反萃液中的钒,得到的NH4VO3在550℃下煅烧3h即可产出合格的粉状V2O5.浸出渣可制成建筑材料,全流程钒回收率为85%左右,资源综合利用率大于85%. 关键词:钒; 石煤; 加压酸浸; 资源综合利用;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铁(Ⅲ)-邻菲罗啉间接光度法测定钒 宁淑萍1 (1.株洲选矿药剂厂,湖南株洲,412005) 摘要:在H2SO4-H3PO4混合酸介质中,V(Ⅴ)和Fe(Ⅱ)能定量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过量的Fe(Ⅱ)用Fe(Phen)3+3显色,间接光度法测定微量钒,反应的适宜酸度为28%H2SO4-18%H3PO4.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104,钒浓度在0~150μg/10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对7130低合金钢(含V标准值0.115%)和钛精矿RH0104(含V2O50.083%)分别实验9次和6次,平均值分别为含V0.114%,含V2O5 0.080%,RSD不大于5%,回收率为95.6%~101.3%.本文检验了22种外来离子的干扰. 关键词:钒; 铁(Ⅲ)-邻菲罗啉; 间接光度法;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锂钒氧化物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 沈军1,崔朝军1,杨辉宇1,吴广明1,孙娟萍1,张明霞1 (1.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摘要: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水热法,以V2O5粉末和LiOH·H2O为原料,十六烷基胺(C16H33NH2)为模板剂,合成了锂钒氧化物纳米管正极材料.对合成样品进行了SEM,TEM,XRD,FT-IR和XPS表征和分析,并利用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锂钒氧化物为末端开El纳米管,管壁为均匀有序的多层结构,管长在1~3μm之间,管内径约30nm左右,外径约70nm左右.XPS分析表明样品中V,O,C,Li元素均由多种化学状态组成.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锂钒氧化物纳米管具有良好的锂离子注入/退出可逆性. 关键词:锂钒氧化物; 纳米管; 水热合成; 正极材料; [全文内容正......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唐昌平1,姜长印1,高剑1,应皆荣1,李维1 (1.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01) 摘要:单斜结构的Li3V2(PO4)3是很有前途的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一定配比的LiOH·H2O,V2O5,H3PO4和蔗糖(C12H22O11)通过球磨均匀混合,在氮气保护下于800℃焙烧16h,通过碳热还原合成了Li3V2(PO4)3.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充放电测试表明,在电压范围为3.0~4.3V和3.0~4.8V时,Li3V2(PO4)3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良的循......
氧化钒纳米管的自组装合成机理 陈文1,徐庆1,余华1,朱泉峣1,麦立强1,彭俊锋1 (1.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以V2O5和十六胺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氧化钒纳米管,采用XRD,SEM,TEM,FTIR,ESR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主要基于"卷曲机理",其形成过程包括:表面活性剂分子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新层状化合物前驱体;水热驱动下层状化合物边缘松动,并开始卷曲,降低体系能量;合适的水热反应时间下最终形成钒氧化物纳米管.模板剂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一定大小的层间距以及V4+的存在对从层状化合物卷曲成纳米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氧化钒; 纳米管; 自组装; 形成机理;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姜长印1,高剑1,应皆荣1,万春荣1 (1.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北京,102201)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型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工艺方法.以NH4VO3为原料,通过淬火法制备出V2O5溶胶,加入LiOH溶液后,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前驱体,再通过一定的热处理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试验中,进行了前驱体的DTA/TGA分析;对产物进行了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24h后得到的样品颗粒细小,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结晶度好,并且还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378mAh*g-1,经过1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为312mAh*g-1.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Li1+xV3O8; 淬火法; 球形;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Li3V2(PO4)3及其性能研究 唐昌平1,姜长印1,高剑1,应皆荣1,李维1,万春荣1 (1.清华大学,北京,102201) 摘要:将一定配比的LiOH·H2O,V2O5,H3PO4和蔗糖(C12H22O11)通过球磨均匀混合,烘干后埋入石墨粉中,在功率为800W的家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15 min,通过碳热还原合成Li3V2(PO4)3.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充放电测试表明,在电压范围为3V~4.3V和3V~4.8v时,Li3V2(PO4)3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良的循环性能和倍率特性.在电压范围为1.5 V~4.8 V时,L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