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57881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5789页。用时:0小时0分0秒300毫秒
Ti(C,N)的碳氮比及粒度对脱β层梯度硬质合金的影响 吴明晶1,王社权1,文映湘1,温光华2,贺跃辉2 (1.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7;2.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研究了Ti(C,N)的粒度和组成对脱β层梯度硬质合金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i(C,N)粒度范围位于1.5μm~3.0μm之间和碳氮质量比控制为1:1最有利于梯度硬质合金脱β层的形成. 关键词:梯度硬质合金; 富Co层; Ti(C,N);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程自养脱氮.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原水COD质量浓度为206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51.52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为4.09 mg/L,出水的总氮和磷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为10.7 mg/L和0.17 mg/L.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组合工艺处理低碳氮比(ρ(C)/ρ(N)=4)城市污水,不外加碳源条件下,出水氮磷均可到达一级A标准.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维持SBBR反应器合理的DO质量浓度(0.2...; Anammox; SBBR; low ρ(C)/ρ(N)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处理效果与进水的有机碳源密切相关.生物脱氮一般采用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技术,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然后反硝化菌在缺氧环境下利用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进而达到总氮去除的目的.生物除磷主要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实现;聚磷菌在厌氧状态大量释磷,在好氧条件下过量吸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实现除磷目的.为保......
低温微正压碳热氮化法制备微纳米Mo(C,N)粉末戴胜1,邓莹1,2,倪海涛1,陈慧1,胡凯1,21. 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2.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摘 要:金属Mo的碳氮化物对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起到重要作用,而Mo(C,N)固溶体综合了金属及碳氮化物的性能,其改善复合材料结构的效果优于单纯的Mo2C或者MoN粉末.本研究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和微正压碳热氮化法,低温下制备微纳米Mo(C,N)固溶体粉末.利用热重分析–示差扫描量热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李庆伟1,2,刘峥1,2,李海莹1,2,郭征楠1,2,魏席1,2,唐群1,2,张淑芬1,21.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2.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摘 要: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MOFs),通过电沉积方法将Zn-MOF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Zn-MOFs修饰玻碳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 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扫描速率100mV·s-1对Zn-MOFs修饰玻碳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裸玻碳电极,Zn-MOFs修饰玻碳电极提高了抗坏血酸氧化活性.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4×10-51×10-2 mol·L-1,方法的检出限(3s/k)为6.7×10-6 mol·L-1.方法用于维生素C片样品的分析,加标......
碳纤维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艳维,冯成岚,李娜丽,崔旭梅,张雪峰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摘 要:以Ti(C,N),Mo2C,Co,Ni,WC和Cf(碳纤维)为原料,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添加量Cf增强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研究了Cf添加量对金属陶瓷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f添加量的逐渐增大,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密度和硬度略有降低,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Cf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时,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力学性能最佳,此时硬度为66 GPa,抗弯强度为672.6 MPa.关键词:Ti(C,N)基金属陶瓷;碳纤维(C_f);添加量;粉末冶金;力学性能;......
V(C,N)在含钒微合金钢奥氏体中的析出规律王安东,王骏宇,田林茂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在变形温度600950℃,应变速率1s-1的条件下对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6%,0.33%,0.42%的含钒微合金钢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得到了其应力松弛曲线和V(C,N)的析出动力学(PTT)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分析了V(C,N)析出规律.结果表明:V(C,N)的析出会阻碍试验钢中奥氏体再结晶,减缓应力的下降;奥氏体中V(C,N)的PTT曲线呈S形,在900℃时V(C,N)析出最快;试验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加快了V(C,N)的析出速率,但不影响其最快析出温度,含碳量最高的试验钢具有最短的开始析出时间,为7.5s.关键词:含钒微合金钢;V(C,N);析出;析出动力学曲线;碳含量;......
一步还原法制备(W-Ti-Ta-Nb)C复合碳化物的研究王红彬,钟晖,戴艳阳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研究了一步还原法制备(W-Ti-Ta-Nb)C复合碳化物过程中,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混料时间对产品固溶相比例,化合碳含量,游离碳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2 100℃,煅烧时间50 min,混料时间3 h.所得复合碳化物粉末为100%的固溶相,其中化合碳的含量为10.67%,游离碳的含量为0.15%.关键词:一步还原法;正交试验;(W-Ti-Ta-Nb)C复合碳化物;......
碳热还原氮化攀钢高钛高炉渣制取Ti(C,N)的研究 高运明1,李慈颖2,聂建华2,李亚伟2,李远兵2,杨大兵1 (1.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81) 摘要:以攀钢高炉渣(粒度≤0.074 mm,w(TiO2)=21.19%)和炭黑(w(C)=98%)为原料,在密封管式炉中通入流量0.5 L·min-1的工业N2(纯度>95%),分别在1 300 ℃,1 350 ℃,1 400 ℃,1 450 ℃,1 500 ℃保温2 h以及在1 450 ℃下分别保温0,2 h,4 h,6 h,8 h的条件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Ti(C,N).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图像分析仪等研究了碳氮化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对Ti(C,N)的形成及其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化处理温度对高炉渣中Ti(C,N......
碳/氮源对碳热还原(Ti,W)(C,N,B)固溶体粉末合成的影响张正权1,金永中1,明月星1,姜伦11.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 要:采用"前驱体+碳热还原"的方法,利用XRD,SEM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合成(Ti,W)(C,N,B)固溶体粉末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木糖和氮气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能在1 200℃下合成相成分单一的纳米晶(Ti,W)(C,N,B)固溶体粉末,且操作工艺简单,易控;选用炭黑和大分子量的酚醛树脂作为碳源,尿素作为氮源时,碳热还原反应和固溶反应难以充分进行,反应产物存在大量钛氧化物的中间相(如Ti3O5,Ti2O3等)和单质W等杂质相.关键词:前驱体;碳热还原;(Ti,W)(C,N,B)固溶体粉末;碳源;氮源;......
钛的碳氮化物固溶与单组元对Ti(C,N)基金属陶瓷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南晴1,张立1,2,冯于平1,万庆磊1,柯荣现1,王喆11.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 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摘 要:以TiC0.7N0.3-10%WC-4%Mo2C-3%TaC-2.4%Cr3C2-10%Ni-10%Co和TiC-10%TiN-10%WC-4%Mo2C-3%TaC-2.4%Cr3C2-10%Ni-10%Co 2种Ti(C,N)基金属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Tafel曲线与Nyquist图谱研究2种金属陶瓷在pH=1的H2SO4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腐蚀表面.结果表明,与单组元原料相比,以固溶体为原料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在强酸,强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