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75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18页。用时:0小时0分0秒227毫秒
高铝10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的组织和性能卢淋,唐荻,江海涛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摘 要:实验室研发了一种高铝1000 MPa级的冷轧热镀锌双相钢,从化学成分,热镀锌退火工艺以及显微组织和性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的Ac1,Ac3,Ms分别为757,950,410℃,经过热镀锌退火后,实验钢的室温组织为典型的马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马氏体精细结构为板条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含量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保持在12%以上.关键词:高铝;热镀锌双相钢;CCT曲线;组织性能;......
Zn/Mg值对Al-Zn-Mg系及Al-Zn-Mg-Cu系铝合金机械性能影响规律和意义的探讨李启华摘 要:<正> Al-Zn-Mg系及Al-Zn-Mg-Cu系合金虽已荻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各个主要国家对它们的化学成份,加工工艺,机械性能,焊接性能,断裂韧性,热处理机理等,仍在进关键词:......
镁合金水基金属耐蚀涂层的研究 李荻1,郑天亮1,黄巍1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针对镁合金化学性质活泼,不易直接涂装等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种主要由微米金属粉,有机硅烷等组成的新型环保水基金属防护涂层.中性盐雾试验,3.5%NaCl溶液浸泡,电化学阻抗和附着力测试等研究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耐热性以及对基体的防护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片状层叠组织结构,并探讨了涂层的成膜机理与防护作用. 关键词:涂层; 镁合金; 耐蚀性;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铸态(TiB+TiC)/Ti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张小农1,张荻1,吴人洁1,吕维洁1 (1.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利用钛与碳化硼及石墨之间的自蔓燃高温合成反应,经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TiB晶须和TiC粒子混杂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原位合成增强体均匀地分布在基体合金中,TiB增强体以晶须状生长,而TiC增强体以树枝状,等轴状生长.原位合成增强体与基体合金的界面非常干净,不存在界面反应产物,但TiC粒子周围的基体合金中存在高密度的位错.原位合成增强体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合金化元素铝的加入不仅固溶强化了钛基体合金,同时使增强体长得更为细小,也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 关键词:原位合成; 钛基复合材料; 机械性能; TiC; TiB;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
碳/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优化及界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范同祥,刘悦,杨昆明,宋健,张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摘 要:依赖于增强相的界面效应和尺寸效应,金属基复合材料不断向综合性能优异的方向发展.由于界面结构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最终的综合性能起决定性作用,故通过工艺设计实现界面结构的优化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碳材料(金刚石,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由于具有优异的本征力学与功能特性,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碳/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的不同优化手段,讨论了不同界面结构对碳/金属复合材料结构和功能性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碳/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碳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优化;界面作......
稀土Y对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刘华强,唐荻,胡水平,李成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摘 要:研究不同含量Y及不同轧制温度对AZ31镁合金板材再结晶行为,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如何优化Y元素含量及轧制工艺来提高变形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从而获得高强韧,高成形性镁合金板材.结果表明:Y元素含量约为1%,轧制温度约为300℃时,变形镁合金的强韧性配合最好,板材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研究结果有望为改善镁合金室温塑性与提高可成形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关键词:稀土;变形镁合金;组织;机械性能;再结晶;......
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在多辊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中的应用刘华强,唐荻,杨荃,郭立伟摘 要:针对宽带钢多辊冷连轧机组特点,为提高轧制力的预报精度,在结合传统轧制压力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算法和神经网络有机结合,设计出基于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多辊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通过对传统轧制力模型计算值,小脑模型预报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基于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多辊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更适合于多辊轧机在线计算机过程控制的应用,满足现场在线生产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板形板厚控制效果.关键词:冷连轧机;轧制压力;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模糊算法;......
AZ31镁合金的变形织构和协调变形机理刘华强,唐荻,蔡庆伍,孟强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摘 要:进行变形速率可控的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变形织构与滑移和孪生等协调变形机理对AZ31镁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沿挤压方向拉伸过程中,变形织构使{0002}晶面Schmid因子较低,基面滑移难以开动,屈服强度高.在沿45°拉伸过程中,变形织构使柱面取向晶粒处于发生{0002}滑移的最佳位置,基面取向晶粒的棱柱面滑移也处于最佳位置,屈服强度低而延伸率高.沿横向拉伸的力学性能主要受孪晶影响,由于大量孪晶诱发裂纹,延伸率最低.试样在45°和横向拉伸时产生的大量拉伸孪晶,是出现{0002}双峰织构的诱因.关键词:金属材料;变形镁合金;织构;滑移;孪生;变形机理;......
Y及退火工艺对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刘华强,唐荻,米振莉,李成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摘 要:研究不同稀土Y含量及不同退火工艺对温轧工艺条件获得的AZ31B变形镁合金薄板材的再结晶行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优化Y元素含量及退火工艺来提高变形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从而获得高强韧,高成形性镁合金板材.结果表明:稀土Y元素含量在1%左右,退火温度为300~350℃,退火时间约为1 h时,变形镁合金的强韧性配合最好,板材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关键词:镁合金;钇;退火工艺;静态再结晶;组织性能;......
铜含量对Cr21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刘华强,唐荻,赵爱民,周开春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摘 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测试,杯突实验和耐蚀实验等分析了不同Cu含量对Cr21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0.36%Cu的Cr21铁素体不锈钢晶粒大小均匀,屈强比最小,伸长率达到35.7%,塑性应变比达到最大值为1.82,杯突IE值达到8.51,γ纤维织构{111}<112>的强度最高达23.1,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当Cu含量超过0.36%时,{111}<112>织构强度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112}<110>和{001}<110>织构强度增加.当Cu含量超过1.08%时,Cr21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