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4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页。用时:0小时0分0秒335毫秒
一个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典型人物--读<淮阴侯列传>辛自强摘 要:<正> <史记>名篇<淮阴侯列传>,是司马迁在游历徐州,考察了楚汉相争的战场,收集了大量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文章较详尽地叙写了淮阴侯韩信一生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韩信历史功勋的赞誉,对其悲惨结局的惋惜和同情;而对刘邦,吕后,萧何等人则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和厌恶.整篇文章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关键词:......
开采条件下锑矿矿井水中重金属的转化机理分析曾祥颖1,韩志伟1,2,吴攀1,2,张瑞雪1,2,陈拙1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 贵州大学自然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摘 要:矿业活动引起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末端治理途径无法有效解决该问题,对锑矿开采条件下矿井水中的重金属转化机理进行研究,可为源头防控提供基础支撑.以开采条件下某锑矿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化学分析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分析了矿井水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井水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Sb,Al,Fe和Mn,主要来源于辉锑矿,铝硅酸盐及硫铁矿等矿物,且主要集中于碱性水体区的起点区域和酸性水体区的末端区域;不同水体的混合过程使水体pH值和Eh值发生变化,进而引起重金属形态组成和浓度特征的突变,同时Fe......
开采条件下锑矿矿井水中重金属的转化机理分析曾祥颖1,韩志伟1,2,吴攀1,2,张瑞雪1,2,陈拙1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 贵州大学自然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摘 要:矿业活动引起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末端治理途径无法有效解决该问题,对锑矿开采条件下矿井水中的重金属转化机理进行研究,可为源头防控提供基础支撑.以开采条件下某锑矿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化学分析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分析了矿井水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井水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Sb,Al,Fe和Mn,主要来源于辉锑矿,铝硅酸盐及硫铁矿等矿物,且主要集中于碱性水体区的起点区域和酸性水体区的末端区域;不同水体的混合过程使水体pH值和Eh值发生变化,进而引起重金属形态组成和浓度特征的突变,同时Fe......
当个沙僧那样的好员工林燕摘 要:<正>沙僧在<西游记>里,给人的印象:老实,忠厚,尽做些挑担,牵马的琐碎活.其实,这个表面上苯嘴拙腮的沙悟净,才是个真正EQ最高,堪称人际关系的大师级人物.关键词:......
运输巷单轨改双轨工程的研究邓贵元1,梁志东1,张丽云21.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新锰矿分公司2.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东部220运输巷单轨改双轨方案在采空区和强风化含水层区域施工,很难控制含水层的厚度.对该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通过钻探控制强风化含水层的方法控制层位,以确定扩巷和拙进新巷道的可行性.关键词:强风化含水层;采空区;工程勘探;......
现代观赏石评价标准商讨金奎喜摘 要:现代观赏石评价标准商讨金奎喜我国赏石历史悠久,古人赏石讲究"瘦,漏,透,皱".后来人们又增加了"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评价标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标准仅仅体现在对观赏石的外观形态要求上,没有涉及到对本质的评价,显然是欠科学的.例如矿...关键词:......
集合体宝石中的包体及其鉴定意义--兼复奥岩先生丘志力摘 要:笔者在<中国宝石>1996年第1期发表拙文"翡翠中的包体及其对鉴定ABC货的意义",文中提出"玉石包体"的概念,并指出翡翠中的包体对鉴定天然与经过改善处理的翡翠有重要意义.同年<珠宝科技>第4期发表了奥岩先生对"翡翠包体"一文的商榷意见.非常感谢奥岩...关键词:......
诗解:企业e化王延东摘 要:把不好说的说出来,是文学;把说不清楚的说清楚,是科学(赫胥黎语).本文的作文方法和风格与传统的信息化文章有所不同,左边是拙诗一首,共五十韵,一韵两句十字,凡五百字,希望以文学博得读者阅读的兴趣;右边是批注,力求以科学的态度分析IT项目的成败经验.不知道,作者是否把不好说的都说出来了,把说不清楚的都说清楚了,希望读者在与以往不同的阅读感觉中能有所借鉴和感悟.关键词:......
杂说熨斗一生摘 要:<正> 熨斗,是人们居家必备的生活用品,专司缝纫制衣的裁缝,更将其看作须臾不可废离的"吃饭家伙",俗话说:"拙裁缝,巧熨斗."然而多少年来却很少有人去研究过它,它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演变过程很少有人去考究.究其原因,大概因为它历来都是平民百姓或奴仆下人使用的东西,而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缘故吧. 其实,熨斗应该说是资格最老的人类工具之一,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民族不使用熨斗.我国早期熨斗产生的时代至少不应晚于商周,我们甚至可以推想关键词:......
也谈土力学中的孔压系数--答陈津民先生"土力学的孔压系数"周景星,王洪瑾清华大学摘 要:<正>近日拜读岩土工程界第10卷第4期陈津民先生大作"土力学中孔压系数"[1]一文,虚心学习之余,不免有些困惑.我们编写的教材土力学[2]中,有关孔压系数部分,仅短短3~4页(P104-107),内容取自于斯开普顿(A.W.Skempton)的论文[3]和西方比较成熟的教材[4,5].陈先生经过近两年的思考,终于得出"这部分毛病深沉却无良方"的结论,很有推翻毕肖甫(A.W.Bishop),斯开普顿孔压公式的意思.究竟是孔压公式有错误还是陈文[1]对孔压公式不很理解,拙文对此进行一些分析,以供商榷.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