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5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页。用时:0小时0分0秒490毫秒
LY12铝合金稀土转化膜的成膜过程高天柱,李久青摘 要:利用Cu/Al电偶对模拟LY12铝合金在铈盐溶液中的成膜过程.电偶对在铈盐溶液中,电偶电流由开始的 0.08mA降低为 0.005mA,表明有阻滞腐蚀的作用出现;电偶电位随时间负移,这是腐蚀反应中阴极过程受阻滞的表现.浸泡8h后,Cu片上形成了一层黄色膜层.SEM,EDX分析表明,Cu片上形成了富含铈的裂纹状膜层.关键词:电偶对;铝合金;稀土转化膜;......
价铬钝化膜表面结构致密,无明显裂纹,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这种钝化膜表层与里层的组成不同,表层的组成为Cr2O3-Cr(OH)3-ZnO共混物;里层(离表层10~30 nm处)的主要组成为Cr2O3-ZnO-Zn共混物;钝化膜的成膜过程可能包括镀锌层的溶解,碱性薄层的形成,胶状膜的形成和胶状膜转化成钝化膜4个步骤. 关键词:镀锌;三价铬;钝化膜 中图分类号:TG 174.4; TQ 153.1...(b)所示分别为锌酸盐镀锌层采用六价铬和三价铬溶液进行钝化处理得到钝化膜的SEM像.由图2结果表明,采用三价铬溶液进行钝化处理得到的钝化膜无明显裂纹,表面形貌为致密结构.采用六价铬溶液进行钝化处理得到的钝化膜是一种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裂缝中藏有六价铬而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由于这种结构的钝化膜不致密和裂缝中的六价铬含量有限,当六价铬消耗完以后就容易产生腐蚀和出现白锈.锌酸盐镀锌层采用三价......
表面形成显微结构为孤岛状的膜层,主要成分为Fe和Mo的氧化物.关键词:碳钢;LiBr;有机膦;Na2;MoO4;......
超薄Au膜的微结构及电学特性 蔡琪1,宋学萍1,孙兆奇1,吕建国2 (1.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2.安徽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用直流磁控溅射在室温Si基片和载玻片上制备了厚度为7.6~81.3nm超薄Au膜,用X射线衍射及数字电桥对薄膜的微结构和电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微结构分析表明:制备的超薄Au膜仍为面心立方多晶结构;在膜厚d<46.3nm时,(111)晶粒平均晶粒尺寸随膜厚增加逐渐增大,当d>46.3nm后,晶粒尺寸几乎保持不变,甚至有所减小;(220)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则总是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大.薄膜晶格常数均比PDF标准值(0.4078nm)稍小,随膜厚增加,薄膜晶格常数由0.4045nm增大到0.4077nm.电阻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膜厚的增加,薄膜的电阻率经历了岛状膜的极大-网状膜的急剧减小-连续......
混凝土的轴压强度和变形时存在较大的偏差.通过构建柱状膜结构静水压力平衡模型和约束混凝土方柱与FRP体积应变能平衡模型,分别改进了FRP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计算模型的基本形式.基于该基本形式和试验数据,分别确定了BFRP约束高温损伤混凝土方柱轴压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计算中与温度相关的参量,提出了适用于高温损伤混凝土方柱的轴压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的设计模型.关键词:玄武岩纤维......
纳米膜.使用透射电镜分析二氧化钛表面二氧化硅包覆膜的形貌,结合红外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研究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纳米膜的成膜过程以及成膜机理.以激光粒度测定仪分析二氧化硅包覆二氧化钛样品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程度.实验表明,二氧化硅包覆层与基底二氧化钛之间存在Si-O-Ti键.将反应液pH值控制在不同的范围内可以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形貌的二氧化硅包覆层,形成岛状膜或连续致密膜.粒径分析表明二氧化硅包覆能够很好地提高二氧化钛的分散程度. 关键词: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纳米膜;岛状包覆;致密包覆 中图分类号:TQ 621.1 文献标识码:A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nosilica film on rutile TiO2 GE Chen, LIU Yu-min, REN Min, YIN......
文章编号: 1004-0609(2005)07-1000-06 开涡状况下紧耦合气雾化的成膜机理 欧阳鸿武, 黄伯云, 陈欣, 余文焘, 张新 (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3) 摘 要: 为了探明紧耦合气雾化制粉过程中金属熔液在气流作用下的雾化机理, 采用降低金属过热度, 使部分金属液流在雾化过程中提前凝固的方法, 研究了开涡状况下(气体压力为2.1MPa)金属液流的成膜机制. 结果表明: 雾化过程中液膜不是连续生成的, 而是以离散方式形成的; 开涡状况下的"实心锥"雾化存在将液滴挤压成液膜的成膜过程. 这个成膜过程可表述为: 金属液流进入回流区, 经"初次雾化"破碎成离散的液滴, 并在湍流层中进一步破碎细化, 从滞留点前端穿过马赫盘, 被挤压成厚度约为10~30μm, 面积大约为10~50mm2的液膜. 关键词: 雾化机理; 粉末; 流场......
硫酸阳极氧化生成氧化膜后, 在微电流密度下进行二次电解, 使膜层底部产生大量细微分枝状结构, 对光线产生漫反射而得到乳白色氧化膜的方法 [1,2,3] . Shimakatsu [4] 于1980年首先阐述了这一方法, 文光男 [5,6] 等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获得均匀的乳白色氧化膜, 但对乳白色氧化膜形成...工艺. 从图1和表1可知, 对应于A和D曲线类型的二次电解工艺不能产生白色化现象. 曲线A中电流很稳定但太小, 不能改变膜孔的形状, 这主要是由于不存在硫酸, 电解温度较低, 或电压太小所致. 曲线D中由于电解液酸度较高, 对氧化膜的溶解能力较强, 使得通电初始就存在较大的电流, 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缓慢下降, 这相当于又一次的小电流阳极氧化, 导致膜的色泽保持透明不变. 具有曲线C形......
球状薄膜,与本文所要研究的中空纤维膜差别太大. 在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验数据,运用物理化学,质量传递和相分离成膜理论等知识,建立处理界面聚合制备中空纤维复合膜的数学模型,进而检验其正确性,分析制膜的影响因素,为制膜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条件. 1 模型建立 1.1 物理模型 在界面聚合反应中,哌嗪和间苯三甲酰氯的化学反应属于SN2反应.反应方程如下[15]: n(aAa.... i. 单体A在空隙处扩散比在新形成的复合膜中的扩散快很多,模型忽略此过程的阻力. 1.3 化学反应-扩散控制数学模型的推导 在时刻t,聚合反应生成薄膜属于二级反应,基于上述假设,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 (1) 式中:P为平均聚合物;为新生成的聚合薄膜的密度,kg/m3;Mp为聚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kg/mol;R为柱状膜表面的径向坐标,m......
制备具有更好性能的软X射线多层膜, 巨磁电阻多层金属薄膜及新一代量子干涉微型薄膜器件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对短波长X射线薄膜, 各种超薄和超晶格薄膜性能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金属薄膜生长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离子束溅射沉积工艺与热蒸发相比, 具有粒子能量高, 成膜质量好等优点. 且由于可以将沉积速率控制到较慢的状态, 易于监控整个沉积过程, 这使得它在薄膜的岛状态生...现为金属性质. 以上结果显示, 金属Co膜和Cu膜的电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 且在薄膜生长过程中, 物理性能经历了介质状态, 过渡状态和金属状态3个阶段. 本文作者从Boltzmann方程出发, 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 考虑Boltzmann方程中的非线性项, 将晶界散射的影响归入这个非线性项, 并同时考虑表面散射, 初步建立了同时考虑表面散射和晶界散射金属薄膜的电输运理论, 弥补了F-S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