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7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1页。用时:0小时0分0秒546毫秒
赤泥废液离子膜法分离回收碱刘作霖,罗玉长,谭萍摘 要:弃赤泥废液进行预处理和精制;预处理液采取离子膜法从溶液中将碱分离出来并在无相变的条件下浓缩提高含碱浓度;浓液回收,降低氧化铝生产的碱耗,同时得到脱盐淡液返回生产应用关键词:赤泥废液;预处理;精制;离子膜;电渗析;......
水溶性荧光素荧光探针用于草鱼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梁宇1,黄世江2,程定玺3,王超海11.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2.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3.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 要:水于水溶性荧光素(SF)与孔雀石绿(MG)的荧光猝灭作用,提出了用荧光素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了草鱼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方法.试验发现.在pH 7.0的B-R缓冲浓液中.孔雀石绿的质量浓度在80μg·L-1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1μg·L-1.方法用于草鱼样品中孔雀石绿的测定,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68.4%83.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4%5.3%之间.关键词:荧光探针;水溶性荧光素;孔雀石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敏纸中双酚A含量李锦花1,2,张蕾1,陈丹超21. 天津科技大学2.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摘 要:提出了热敏纸中双酚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100g·L-1碳酸钠浓液提取10min,过滤,滤液经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醉-水(70+30)溶液为流动相,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227 nm,发射波长为315nm.双酚A的质量浓度在0.52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mg·kg-1.方法用于热敏纸样品分析,测定值与标准方法SN/T 2379-2009测定值相符;测得加标回收率在98.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5%1.8%之间.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热敏纸;双酚A;......
?2H2O),从而抑制的迁移,增加电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极的循环寿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预先合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Ca(OH)2?2Zn(OH)2?2H2O化合物比直接由ZnO和Ca(OH)2进行相互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具有更好的性能.随后,人们开始采用各种方法研究锌酸钙[9-16]的合成,极大地改善了锌电极的性能. 锌酸钙的电极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然而,锌酸钙只是在KOH浓度较低的电解液中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锌酸钙的成功合成并不能彻底解决锌负极在高浓度电解液中的问题,当KOH的浓度进一步增大时,锌酸钙在碱溶液中也趋于不稳定.而小型圆柱形密封电池使用时,较大的电解液浓度是保持电池良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能否解决锌酸钙在高浓度电解液中的稳定性问题,将成为锌镍二次圆柱形密封电池能否成功走向产业化的关键. 为了提高锌酸钙在高浓度电解液中的稳定性,本文作者尝试对新制备的锌酸钙包覆锡化合......
文章编号:1004-0609(2008)S1-0407-05 粉煤灰提铝渣中二氧化硅在高浓度碱液中的溶解行为 吴 艳,翟玉春,牟文宁,孙 扬 (东北大学 材料冶金学院,沈阳 110004) 摘 要: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后渣中二氧化硅含量接近85%,是制备硅酸钠水玻璃的优质原料.提出了在常压下用高浓度碱液浸出粉煤灰提铝渣中二氧化硅的工艺;研究了二氧化硅在浓碱体系中的浸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10 ℃,碱浓度为50%,液固比为2.2?1,时间为60 min条件下反应最佳,碱浸渣的XRD分析表明,对酸渣进行二次碱浸后,渣中SiO2浸出完全,主要物相为钠硅渣和碳酸盐. 关键词:粉煤灰;渣;浸出;浓碱;硅酸钠;二氧化硅 中图分类号:TQ 110.3 文献标识码:A Dissolving......
层中硅含量增高,在镀液颗粒质量浓度10 g/L时,通过EDS检测镀层硅含量达到1.74%,随着颗粒硅含量增高,颗粒在镀层中的含量显著降低,纯硅颗粒在镀层中硅含量只有0.12%.同时,镀层中硅含量随着溶液中颗粒质量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大,并且采用较低硅含量的颗粒电镀获得的镀层含硅量更高(见图7),说明溶液中颗粒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镀层硅含量,并且颗粒硅含量较低的颗粒更易进入镀层. 由Guglielmi...数;cυ为浓液中微粒体积分数;θ为颗粒在阴极的强吸附覆盖度,电极与溶液界面间的电场对其影响较大,但是式(1)中θ较小,因而阴极与溶液界面处的电场对颗粒的吸附力很小.忽略电极与溶液界面间电场对颗粒的影响,当颗粒到达阴极附近时,溶液中颗粒的受力如图8所示.F1为水平方向溶液对颗粒的拖拽力,F2为与颗粒水平速度方向相反的溶液的黏滞力,在竖直方向,mg为颗粒受到的重力,F3为向上的黏滞力以及浮力Ff. 由......
3种生物质材料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得到生物吸附剂,并研究Cr(Ⅵ)溶液pH值,初始溶液Cr(Ⅵ)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吸附材料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键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种改性生物质材料在pH值为2,Cr(Ⅵ)初始浓度为30 mg/L时,吸附性能较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生物质材料吸附过程.改性后的泡桐皮,芦...及N,N-二甲基甲酰胺对泡桐皮,芦苇,花生叶这3种生物质材料进行化学改性.相比传统的酯化改性[22],在添加了次磷酸钠和N,N-二甲基甲酰胺之后,改性反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并且获得更多的活性吸附基团.本文作者考察了pH值,初始溶液中Cr(VI)浓度,吸附时间对改性前后生物质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吸附动力学,旨在对含铬等重金属污染水质的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 实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