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来源期刊:矿产勘查2021年第3期
论文作者:薛志强 黄昊 王鹏飞 张苏坤 王红军 王社全 徐建昌 孙保花 田海涛
文章页码:668 - 676
关键词:金矿;构造叠加晕;轴部分带;预测靶位;杨砦峪;小秦岭;河南;
摘 要:河南省杨砦峪金矿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矿床之一,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片麻岩系之中。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均受构造控制,S60矿脉为其主要开采矿脉。该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50 t以上,平均品位4 g/t。经多年开采,杨砦峪金矿床金金属储量不足,亟须在深部取得新的找矿突破。该文在总结了杨砦峪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样品测试结果,结合构造叠加晕找矿理论,在杨砦峪矿床S60矿脉深部圈出了3个成矿预测靶区,为该区带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薛志强1,2,黄昊1,2,王鹏飞1,2,张苏坤1,2,王红军1,2,王社全1,2,徐建昌1,2,孙保花1,2,田海涛1,2
1.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2.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与勘查地球化学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 要:河南省杨砦峪金矿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矿床之一,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片麻岩系之中。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均受构造控制,S60矿脉为其主要开采矿脉。该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50 t以上,平均品位4 g/t。经多年开采,杨砦峪金矿床金金属储量不足,亟须在深部取得新的找矿突破。该文在总结了杨砦峪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样品测试结果,结合构造叠加晕找矿理论,在杨砦峪矿床S60矿脉深部圈出了3个成矿预测靶区,为该区带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金矿;构造叠加晕;轴部分带;预测靶位;杨砦峪;小秦岭;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