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基于探针底物法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蚯蚓体内CYP1A2、CYP2C9与CYP3A4酶活力

来源期刊: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年第10期

论文作者:杨晓霞 龚久平 杨俊英 李典晏 张雪梅 李必全 柴勇

文章页码:1117 - 1125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活力;蚯蚓;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双氯芬酸;6β-羟基睾酮;

摘    要:按规定方法解剖蚯蚓取得其内脏,经清洗后转移至盛有4mL匀浆缓冲液的组织研磨器中均匀破碎,并将匀浆体积定为6.0mL。将此匀浆液通过差速离心法取其微粒体(即第2次离心后的沉淀物)用3mL保存缓冲液重新悬浮,制得蚯蚓微粒体蛋白悬浮液。将此悬浮液100μL加入于含孵育体系650μL及探针底物混合液(含非那西汀100μmmol·L-1、双氯芬酸钠100μmmol·L-1和睾酮25μmmol·L-1)250μL中,升温至37℃,孵化20min,加入甲醇200μL中止反应。离心10min,取其上清液,经0.22μm滤膜过滤。所得滤液流经Acquity HPLC C18色谱柱(50mm×2.1mm,1.8μm),并用不同体积比的(A)每升溶液中含甲酸0.5mL的1mmol·L-1乙酸铵溶液和(B)甲醇组成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所加入的3种底物被蚯蚓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亚酶的催化作用而相应产生的3种特异代射物分离。然后在电喷雾正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条件下,用串联质谱法测得其含量。结果表明:所述3种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双氯芬酸、6β-羟基睾酮)的线性范围依次在0.40,0.20,10.0μg·L-1以内,检出限(3S/N)依次为0.008,0.005,0.1μg·L-1。根据所测得3种代谢物的生成量可分别评价蚯蚓体内3种相应的亚酶CYP1A2、CYP2C9和CYP3A4活力。此外,还对受敌敌畏染毒的土壤中培养3d和14d后的蚯蚓样品,按上述方法分析,获得了染毒的土壤对蚯蚓体内上述3种CPY亚酶活力的变化情况。所得结果可作为土壤污染全面诊断的生物标记。

详情信息展示

基于探针底物法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蚯蚓体内CYP1A2、CYP2C9与CYP3A4酶活力

杨晓霞,龚久平,杨俊英,李典晏,张雪梅,李必全,柴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摘 要:按规定方法解剖蚯蚓取得其内脏,经清洗后转移至盛有4mL匀浆缓冲液的组织研磨器中均匀破碎,并将匀浆体积定为6.0mL。将此匀浆液通过差速离心法取其微粒体(即第2次离心后的沉淀物)用3mL保存缓冲液重新悬浮,制得蚯蚓微粒体蛋白悬浮液。将此悬浮液100μL加入于含孵育体系650μL及探针底物混合液(含非那西汀100μmmol·L-1、双氯芬酸钠100μmmol·L-1和睾酮25μmmol·L-1)250μL中,升温至37℃,孵化20min,加入甲醇200μL中止反应。离心10min,取其上清液,经0.22μm滤膜过滤。所得滤液流经Acquity HPLC C18色谱柱(50mm×2.1mm,1.8μm),并用不同体积比的(A)每升溶液中含甲酸0.5mL的1mmol·L-1乙酸铵溶液和(B)甲醇组成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所加入的3种底物被蚯蚓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亚酶的催化作用而相应产生的3种特异代射物分离。然后在电喷雾正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条件下,用串联质谱法测得其含量。结果表明:所述3种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双氯芬酸、6β-羟基睾酮)的线性范围依次在0.40,0.20,10.0μg·L-1以内,检出限(3S/N)依次为0.008,0.005,0.1μg·L-1。根据所测得3种代谢物的生成量可分别评价蚯蚓体内3种相应的亚酶CYP1A2、CYP2C9和CYP3A4活力。此外,还对受敌敌畏染毒的土壤中培养3d和14d后的蚯蚓样品,按上述方法分析,获得了染毒的土壤对蚯蚓体内上述3种CPY亚酶活力的变化情况。所得结果可作为土壤污染全面诊断的生物标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活力;蚯蚓;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双氯芬酸;6β-羟基睾酮;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