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湘西南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找矿前景

来源期刊:金属矿山2019年第1期

论文作者:朱贤 苏特 胡绪云 黄小军 赵杰

文章页码:141 - 149

关键词:硫化镍矿;基性—超基性岩;隐伏含镍矿化带;高分异岩体;贯入型矿体;找矿标志;成矿预测;

摘    要:湘西南地区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南褶皱系拼接带内,深大断裂贯穿全区,幔源岩浆活动强烈,青白口纪(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岩成群成带分布。在通道陇城开展镍矿找矿工作,获取了丰富的找镍信息,首次发现了隐伏含镍矿化带,厚61.66 m,全镍(TNi)平均品位为0.1%。通过研究陇城基性—超基性岩带岩石岩相、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镍矿化特征,并与广西宝坛地区已知的含矿岩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超基性岩为引起磁异常的起因,含镍超基性岩具有"三高一低"(高磁性、高密度、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物性组合特征,是寻找镍矿的重要物探标志;(2)独立的辉绿岩w(∑REE)、w(La)/w(Lu)值为边缘相辉绿岩的2~3.5倍,地表辉绿岩w(∑REE)、w(La)/w(Lu)值较低(分别为50×10-6左右、(20~30)×10-6),为寻找镍矿的地球化学标志;(3)镍矿受高分异岩体控制,超基性辉橄岩、橄榄岩带为含镍矿化带,往深部可能出现贯入型矿体。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湘西南地区今后镍矿找矿工作思路为:率先对陇城地区已知的镍矿化带进行深部钻探验证,通过开展地面磁测工作筛选找矿靶区,结合稀土测试工作甄选岩脉(体),以重、磁、电物探测深组合手段预测定位镍矿体。

详情信息展示

湘西南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找矿前景

朱贤1,苏特2,胡绪云1,黄小军1,赵杰1

1.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湘西南地区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南褶皱系拼接带内,深大断裂贯穿全区,幔源岩浆活动强烈,青白口纪(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岩成群成带分布。在通道陇城开展镍矿找矿工作,获取了丰富的找镍信息,首次发现了隐伏含镍矿化带,厚61.66 m,全镍(TNi)平均品位为0.1%。通过研究陇城基性—超基性岩带岩石岩相、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镍矿化特征,并与广西宝坛地区已知的含矿岩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超基性岩为引起磁异常的起因,含镍超基性岩具有"三高一低"(高磁性、高密度、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物性组合特征,是寻找镍矿的重要物探标志;(2)独立的辉绿岩w(∑REE)、w(La)/w(Lu)值为边缘相辉绿岩的2~3.5倍,地表辉绿岩w(∑REE)、w(La)/w(Lu)值较低(分别为50×10-6左右、(20~30)×10-6),为寻找镍矿的地球化学标志;(3)镍矿受高分异岩体控制,超基性辉橄岩、橄榄岩带为含镍矿化带,往深部可能出现贯入型矿体。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湘西南地区今后镍矿找矿工作思路为:率先对陇城地区已知的镍矿化带进行深部钻探验证,通过开展地面磁测工作筛选找矿靶区,结合稀土测试工作甄选岩脉(体),以重、磁、电物探测深组合手段预测定位镍矿体。

关键词:硫化镍矿;基性—超基性岩;隐伏含镍矿化带;高分异岩体;贯入型矿体;找矿标志;成矿预测;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