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锚杆杆体动态力学特性及应变率效应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煤炭学报2020年第11期

论文作者:吴拥政 付玉凯 郑建伟

关键词:锚杆;动态力学性能;应变率效应;冲击地压;巷道支护;

摘    要:为了揭示在冲击载荷下锚杆支护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及应变率效应,为不同震级冲击地压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达到冲击地压巷道分级防控的目的。采用实验室试验对不同冲击韧性锚杆的静态和动态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从微-细观角度分析了不同韧性锚杆的抗冲击性能,分析了应变率大小对锚杆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RM700锚杆的冲击吸收功分别是HRB500和CRM600的1.30倍和1.14倍,峰值载荷分别是两种锚杆的1.18倍和1.07倍,瞬时变形量分别是两种锚杆的1.33倍和0.91倍;CRM700锚杆和HRB500锚杆断口形态和金相组织显著不同,HRB500锚杆断口源区为韧窝形态,中部扩展区为准解理+少量韧窝,终断区为韧窝形态,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而CRM700锚杆断口附近全部为韧窝形态,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同时,应变率对HRB500锚杆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应变影响显著,而对CRM600锚杆的影响较小,对CRM700锚杆的影响最小。对比3种锚杆的动态力学特性,CRM700锚杆的载荷曲线和冲击功曲线比较平滑,材料受到冲击载荷后呈现出缓慢断裂的特性,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CRM700锚杆强度对应变率敏感性差,应变随应变率的提高显著增大,很好的适应了高应变率下的冲击载荷,在高应变率冲击载荷作用下,能通过增加瞬时变形提高吸能能力。两者晶粒度级别不同,HRB500锚杆的晶粒度为6级,而CRM700锚杆的晶粒度为10级,晶粒度越高,晶粒越小,强化效果越好;同时晶粒减小后晶体界面增多,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晶界面面积相应也增大,晶界上的夹杂物浓度降低,从而避免了沿晶断裂,极大提高了锚杆的抗冲击性能。晶粒尺寸越小,位错在第2相周围积聚的梯度越低,其锚杆力学特性应变率敏感性越弱。总之,无论从冲击载荷曲线和冲击功曲线特征,还是在应变率的敏感性方面,CRM700锚杆均表现出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在高应变率冲击载荷作用下能通过增加瞬时变形提高吸能能力。

详情信息展示

锚杆杆体动态力学特性及应变率效应实验研究

吴拥政1,2,3,付玉凯1,2,3,郑建伟1,2,3

1.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3.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为了揭示在冲击载荷下锚杆支护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及应变率效应,为不同震级冲击地压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达到冲击地压巷道分级防控的目的。采用实验室试验对不同冲击韧性锚杆的静态和动态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从微-细观角度分析了不同韧性锚杆的抗冲击性能,分析了应变率大小对锚杆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RM700锚杆的冲击吸收功分别是HRB500和CRM600的1.30倍和1.14倍,峰值载荷分别是两种锚杆的1.18倍和1.07倍,瞬时变形量分别是两种锚杆的1.33倍和0.91倍;CRM700锚杆和HRB500锚杆断口形态和金相组织显著不同,HRB500锚杆断口源区为韧窝形态,中部扩展区为准解理+少量韧窝,终断区为韧窝形态,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而CRM700锚杆断口附近全部为韧窝形态,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同时,应变率对HRB500锚杆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应变影响显著,而对CRM600锚杆的影响较小,对CRM700锚杆的影响最小。对比3种锚杆的动态力学特性,CRM700锚杆的载荷曲线和冲击功曲线比较平滑,材料受到冲击载荷后呈现出缓慢断裂的特性,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CRM700锚杆强度对应变率敏感性差,应变随应变率的提高显著增大,很好的适应了高应变率下的冲击载荷,在高应变率冲击载荷作用下,能通过增加瞬时变形提高吸能能力。两者晶粒度级别不同,HRB500锚杆的晶粒度为6级,而CRM700锚杆的晶粒度为10级,晶粒度越高,晶粒越小,强化效果越好;同时晶粒减小后晶体界面增多,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晶界面面积相应也增大,晶界上的夹杂物浓度降低,从而避免了沿晶断裂,极大提高了锚杆的抗冲击性能。晶粒尺寸越小,位错在第2相周围积聚的梯度越低,其锚杆力学特性应变率敏感性越弱。总之,无论从冲击载荷曲线和冲击功曲线特征,还是在应变率的敏感性方面,CRM700锚杆均表现出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在高应变率冲击载荷作用下能通过增加瞬时变形提高吸能能力。

关键词:锚杆;动态力学性能;应变率效应;冲击地压;巷道支护;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