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贵州省织金、纳雍地区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论文作者:李松 汤达祯 许浩 杨紫

文章页码:951 - 958

关键词:高煤阶;煤储层;吸附孔隙;渗流孔隙;显微裂隙;

摘    要:为了探讨织金、纳雍地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潜力,运用各种测试手段从孔、裂隙系统角度研究了该区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了煤储层的聚气能力、渗流能力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后认为该区煤变质程度高,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对煤层气的吸附聚集较为有利;而煤储层渗流能力低,仅局部地区存在高渗条件,不利于煤层气的产出;煤储层物性特征受控于该区复杂的构造条件,前燕山期的深成变质作用使得煤岩吸附能力增强,渗流能力下降,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得断裂带附近的煤储层吸附能力和渗流能力整体增大,改善了局部地区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织金、纳雍地区煤储层孔隙中以吸附孔为主,吸附孔隙百分比为50.61%~89.71%,吸附能力较强;而煤储层渗流孔隙百分比仅为21.14%,且煤岩显微裂隙密度普遍低于100条/9cm2,裂隙连通性较差,煤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强烈的构造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断层,地下的岩浆热液通过断层向上侵入,使得局部地区煤的变质程度迅速增加,同时产生大量的孔裂隙,改善了断层发育区附近煤储层的孔渗条件,后期的矿化作用充填了部分孔裂隙,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煤储层物性,不利于后期的煤层气开发.

详情信息展示

贵州省织金、纳雍地区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李松1,汤达祯1,许浩1,杨紫2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层气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实验室能源学院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为了探讨织金、纳雍地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潜力,运用各种测试手段从孔、裂隙系统角度研究了该区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了煤储层的聚气能力、渗流能力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后认为该区煤变质程度高,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对煤层气的吸附聚集较为有利;而煤储层渗流能力低,仅局部地区存在高渗条件,不利于煤层气的产出;煤储层物性特征受控于该区复杂的构造条件,前燕山期的深成变质作用使得煤岩吸附能力增强,渗流能力下降,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得断裂带附近的煤储层吸附能力和渗流能力整体增大,改善了局部地区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织金、纳雍地区煤储层孔隙中以吸附孔为主,吸附孔隙百分比为50.61%~89.71%,吸附能力较强;而煤储层渗流孔隙百分比仅为21.14%,且煤岩显微裂隙密度普遍低于100条/9cm2,裂隙连通性较差,煤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强烈的构造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断层,地下的岩浆热液通过断层向上侵入,使得局部地区煤的变质程度迅速增加,同时产生大量的孔裂隙,改善了断层发育区附近煤储层的孔渗条件,后期的矿化作用充填了部分孔裂隙,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煤储层物性,不利于后期的煤层气开发.

关键词:高煤阶;煤储层;吸附孔隙;渗流孔隙;显微裂隙;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