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亚热带红壤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来源期刊: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论文作者:熊林 林荣科 王敦球 叶丽丽 蒋金平

文章页码:665 - 670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土壤质量;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土地利用类型;

摘    要:为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江西省瑞金市万田乡小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别研究其化学和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呼吸商qCO2、微生物商qM和基础呼吸B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中Cmic和Nmic变化趋势相似,撂荒地的最高,其均值分别为277.1和53.25 mg/kg;旱地农田最低,其值分别为90.31和20.05 mg/kg。BR最高的为撂荒地,均值为0.93μg CO2-C·g-1·h-1;旱地农田最小,为0.58μg CO2-C·g-1·h-1。qCO2与qM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旱地农田qCO2最高,撂荒地最小;撂荒地qM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mic和Nmic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红壤丘陵地区撂荒地和次生林地维持着较高土壤质量,而旱地红壤质量相对较差。

详情信息展示

亚热带红壤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熊林1,林荣科2,王敦球1,3,叶丽丽1,3,蒋金平1,3

1.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3.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摘 要:为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江西省瑞金市万田乡小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别研究其化学和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呼吸商qCO2、微生物商qM和基础呼吸B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中Cmic和Nmic变化趋势相似,撂荒地的最高,其均值分别为277.1和53.25 mg/kg;旱地农田最低,其值分别为90.31和20.05 mg/kg。BR最高的为撂荒地,均值为0.93μg CO2-C·g-1·h-1;旱地农田最小,为0.58μg CO2-C·g-1·h-1。qCO2与qM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旱地农田qCO2最高,撂荒地最小;撂荒地qM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mic和Nmic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红壤丘陵地区撂荒地和次生林地维持着较高土壤质量,而旱地红壤质量相对较差。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土壤质量;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土地利用类型;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