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歧南斜坡深层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论文作者:张晶 李双文 王书香 冀虎山 饶敏

文章页码:1070 - 1077

关键词:优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岩演化;形成机制;歧南斜坡;歧口凹陷;

摘    要: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结果表明:深层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A1A2亚期.机械压实、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是降低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10%.孔隙度高值区,有机质生烃高峰和蒙脱石含量低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受成岩演化控制,埋深3 5003 900m和4 4004 700m发育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12%),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异常高压叠置区.根据岩性、物性和压力系数等参数将区内储层分为4类,Ⅰ类储层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也是今后增储上产的主要储层.

详情信息展示

歧南斜坡深层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张晶1,李双文1,王书香2,冀虎山1,饶敏2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摘 要: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结果表明:深层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A1A2亚期.机械压实、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是降低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10%.孔隙度高值区,有机质生烃高峰和蒙脱石含量低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受成岩演化控制,埋深3 5003 900m和4 4004 700m发育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12%),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异常高压叠置区.根据岩性、物性和压力系数等参数将区内储层分为4类,Ⅰ类储层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也是今后增储上产的主要储层.

关键词:优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岩演化;形成机制;歧南斜坡;歧口凹陷;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