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试论英诗汉译的“神形兼备”——从拜伦一首抒情诗之汉译看诗歌格律的翻译

来源期刊: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论文作者:唐大顺

文章页码:90 - 95

摘    要:<正> “神形兼备”这一说法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并奉为一般文学乃至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这足以说明达到“神形兼备”这一境界之艰难。就诗歌本身的特点而言,其“神”主要指其神韵与意境;其“形”主要指其音韵与格律。所谓诗歌翻译中的“神形兼备”,就是指在译入语中将原诗的“神”和“形”两方面的内涵尽可能兼顾地、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从理论上讲,译诗的上乘之作无论从“神”或从“形”方面均应与原诗有同等的审美效果。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好的译作应该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他认为一切翻译的目的在于努力寻求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然而论及诗歌翻译时,人们却发现真正做到“神形兼备”,“反应基本一致”,绝非轻而易举。

详情信息展示

试论英诗汉译的“神形兼备”——从拜伦一首抒情诗之汉译看诗歌格律的翻译

唐大顺

摘 要:<正> “神形兼备”这一说法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并奉为一般文学乃至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这足以说明达到“神形兼备”这一境界之艰难。就诗歌本身的特点而言,其“神”主要指其神韵与意境;其“形”主要指其音韵与格律。所谓诗歌翻译中的“神形兼备”,就是指在译入语中将原诗的“神”和“形”两方面的内涵尽可能兼顾地、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从理论上讲,译诗的上乘之作无论从“神”或从“形”方面均应与原诗有同等的审美效果。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好的译作应该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他认为一切翻译的目的在于努力寻求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然而论及诗歌翻译时,人们却发现真正做到“神形兼备”,“反应基本一致”,绝非轻而易举。

关键词: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