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动物群的固有属性

来源期刊:桂林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论文作者:郭福祥

关键词:非海生双壳类;类三角蚌类;侏罗-白垩系界线;亚洲非海相白垩系;滇西;

摘    要:滇西景星组双壳类是以Pergrinoconcha-Sinonaia-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为代表的地方性动物群,属非海生类三角蚌类系统演化的早白垩世产物。景星组属于亚洲地方性的非海相三分白垩系的下白垩统,可与滇中的高峰寺组-普昌河组、青海南部的雁石坪群上段(扎窝茸组)和藏东的多尼组对比。该组双壳类曾被误认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是因为Sinonaia和Eonippononaia被误定为Go-niomya;Nakamuranaia被误定为Quenstedtia,Tancredia和Anisocardia;Yunnanocon-cha被误定为Pleuromya;Mytilus被误定为Falcimytilus和Lycetia的缘故。该动物群中的最重要的代表Peregrinoconcha,见于滇中、滇西、青南和藏东,曾一度被误认为Vaugonia和Syrotrigonia。这是把景星组双壳类误解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的重要原因。实际上,Peregrinoconcha是类三角蚌类,其内部形态与Wakinoa基本相同。

详情信息展示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动物群的固有属性

郭福祥

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

摘 要:滇西景星组双壳类是以Pergrinoconcha-Sinonaia-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为代表的地方性动物群,属非海生类三角蚌类系统演化的早白垩世产物。景星组属于亚洲地方性的非海相三分白垩系的下白垩统,可与滇中的高峰寺组-普昌河组、青海南部的雁石坪群上段(扎窝茸组)和藏东的多尼组对比。该组双壳类曾被误认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是因为Sinonaia和Eonippononaia被误定为Go-niomya;Nakamuranaia被误定为Quenstedtia,Tancredia和Anisocardia;Yunnanocon-cha被误定为Pleuromya;Mytilus被误定为Falcimytilus和Lycetia的缘故。该动物群中的最重要的代表Peregrinoconcha,见于滇中、滇西、青南和藏东,曾一度被误认为Vaugonia和Syrotrigonia。这是把景星组双壳类误解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的重要原因。实际上,Peregrinoconcha是类三角蚌类,其内部形态与Wakinoa基本相同。

关键词:非海生双壳类;类三角蚌类;侏罗-白垩系界线;亚洲非海相白垩系;滇西;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