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藏南雅拉香波穹窿角闪片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20年第5期

论文作者:董磊 李光明 王燚 向安平 曹华文 黄波

文章页码:556 - 568

关键词:雅拉香波;曲德贡岩组;角闪片岩;年代学;地球化学;板内玄武岩;藏南;

摘    要: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其拆离系地层为曲德贡岩组,主要由千枚岩、片岩、变粒岩及少量片麻岩组成,通常认为其沉积时代为古生代。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在其中新发现的一套与石榴子石绢云千枚岩互层产出的角闪片岩,薄片鉴定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65%~70%)、石英(25%~30%)与斜长石(约5%)。为查明角闪片岩的原岩性质、成岩时代以及构造背景,本文对角闪片岩展开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的研究。锆石测点的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可划分为>1000Ma、(525.4±8.7)Ma、(234.5±2.7)Ma及(47.1±0.5)Ma等4组,前2组代表了继承锆石的年龄,后2组分别代表了原岩结晶年龄及后期变质事件的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角闪片岩具有较高的FeOT(13.46%~13.74%)、P2O5(0.38%~0.51%)以及Ti O2(4.26%~4.68%),轻重稀土具中等程度分异((La/Yb)N平均7.87),Ti/V和Nb/Y比值较高,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Zr),具有较弱的Ce负异常(δCe=0.89~0.96)与Eu异常(δEu=0.94~1.07)。原岩恢复及构造判别显示,角闪片岩的原岩是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的板内碱性玄武岩。结合曲德贡岩组的年龄资料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中晚三叠世的(234.5±2.7 Ma)角闪片岩原岩结晶年龄限定了曲德贡岩组顶部的沉积时限,显示出曲德贡岩组上岩段的部分地层可能解体为中生代地层;角闪片岩原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背景中,可能是由于岩石圈发生伸展-减薄,软流圈上涌与岩石圈地幔物质混合而形成的产物。

详情信息展示

藏南雅拉香波穹窿角闪片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董磊1,李光明1,王燚2,向安平1,曹华文1,黄波2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摘 要: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其拆离系地层为曲德贡岩组,主要由千枚岩、片岩、变粒岩及少量片麻岩组成,通常认为其沉积时代为古生代。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在其中新发现的一套与石榴子石绢云千枚岩互层产出的角闪片岩,薄片鉴定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65%~70%)、石英(25%~30%)与斜长石(约5%)。为查明角闪片岩的原岩性质、成岩时代以及构造背景,本文对角闪片岩展开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的研究。锆石测点的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可划分为>1000Ma、(525.4±8.7)Ma、(234.5±2.7)Ma及(47.1±0.5)Ma等4组,前2组代表了继承锆石的年龄,后2组分别代表了原岩结晶年龄及后期变质事件的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角闪片岩具有较高的FeOT(13.46%~13.74%)、P2O5(0.38%~0.51%)以及Ti O2(4.26%~4.68%),轻重稀土具中等程度分异((La/Yb)N平均7.87),Ti/V和Nb/Y比值较高,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Zr),具有较弱的Ce负异常(δCe=0.89~0.96)与Eu异常(δEu=0.94~1.07)。原岩恢复及构造判别显示,角闪片岩的原岩是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的板内碱性玄武岩。结合曲德贡岩组的年龄资料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中晚三叠世的(234.5±2.7 Ma)角闪片岩原岩结晶年龄限定了曲德贡岩组顶部的沉积时限,显示出曲德贡岩组上岩段的部分地层可能解体为中生代地层;角闪片岩原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背景中,可能是由于岩石圈发生伸展-减薄,软流圈上涌与岩石圈地幔物质混合而形成的产物。

关键词:雅拉香波;曲德贡岩组;角闪片岩;年代学;地球化学;板内玄武岩;藏南;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