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的再认识
来源期刊:桂林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论文作者:郭福祥
文章页码:3 - 5
关键词:大陆边缘弧;弧背盆地;震旦-志留纪;陆上三向造山带;中新生代;中国南方;
摘 要:阐述了华南东部震旦-志留纪大地构造属性是大陆边缘弧(优地槽型建造)和弧背盆地(冒地槽型建造)造山带;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是陆上三向造山带,南华造山带;指出把华南地台盖层褶皱、“松潘甘孜褶皱系”、“三江褶皱系”和“右江褶皱带”看做是印支褶皱的主张是一种误解。南华造山带中的印支褶皱非常轻微而且是局部性的。南华褶皱是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主要褶皱时代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世至中始新世,在特提斯大地构造域和内陆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讨论了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的成因、中新生代特提斯与北西太平洋大地构造域的相互关联和印支-南海准地台。
郭福祥
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
摘 要:阐述了华南东部震旦-志留纪大地构造属性是大陆边缘弧(优地槽型建造)和弧背盆地(冒地槽型建造)造山带;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是陆上三向造山带,南华造山带;指出把华南地台盖层褶皱、“松潘甘孜褶皱系”、“三江褶皱系”和“右江褶皱带”看做是印支褶皱的主张是一种误解。南华造山带中的印支褶皱非常轻微而且是局部性的。南华褶皱是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主要褶皱时代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世至中始新世,在特提斯大地构造域和内陆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讨论了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的成因、中新生代特提斯与北西太平洋大地构造域的相互关联和印支-南海准地台。
关键词:大陆边缘弧;弧背盆地;震旦-志留纪;陆上三向造山带;中新生代;中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