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期刊: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第1期

论文作者:桂和荣 朱继勇 许光泉 陈明佑 李慈君

关键词:多含水层系统; 模型; SSOR-共轭梯度法;

摘    要:从平原地区的多含水层系统概念出发,建立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流程设计,为解决此类地下水模型计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和思路.针对多含水层系统和多层、多结点,形成的矩阵方程组线形高度稀疏特点,给出了共轭梯度法和SSOR-共轭梯度法的两种比较解法,最后结合松辽盆地东部三层含水层系统的计算实例,对未来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水位变化进行了预报,预测明水一段和二段在2005年将会各出现一个较大的降落漏斗,且二段漏斗的深度和范围明显大于一段.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详情信息展示

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桂和荣1,朱继勇2,许光泉1,陈明佑2,李慈君2

(1.淮南工业学院资环系,232001;
2.中国地质大学环科系,北京,100083)

摘要:从平原地区的多含水层系统概念出发,建立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流程设计,为解决此类地下水模型计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和思路.针对多含水层系统和多层、多结点,形成的矩阵方程组线形高度稀疏特点,给出了共轭梯度法和SSOR-共轭梯度法的两种比较解法,最后结合松辽盆地东部三层含水层系统的计算实例,对未来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水位变化进行了预报,预测明水一段和二段在2005年将会各出现一个较大的降落漏斗,且二段漏斗的深度和范围明显大于一段.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多含水层系统; 模型; SSOR-共轭梯度法;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