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房山岩体中小“褶皱”的成因探讨

来源期刊:中国矿业2018年第6期

论文作者:郭克超 莫乃明 姚双福 彭杨宏 袁玲玲

文章页码:143 - 149

关键词:小“褶皱”;房山岩体;形成机制;流动;

摘    要:房山岩体中发育一种特殊的"弯曲"现象,它们呈不同于流线、流面的似波状形态,部分地段形成明显的小型尺度的"褶皱"构造,这些"褶皱"仅"单层"局部出现,上下不协调。本文对这些小"褶皱"的形态及产状进行了观测,一方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褶皱"周边地质现象,从宏观上分析它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后期岩体侵位有无成因联系;另一方面根据"褶皱"与围岩(涉及"褶皱"处,围岩均指"小褶皱"的承载岩体,花岗闪长岩)的成分对比和镜下微观"变形"分析,同时结合简单的"应变"测量,针对其成因提出了三种假设分析:挥发分对岩浆组分的迁移、对流条件下的索列特效应、少量基性岩浆与主体花岗质岩浆的不完全混合。

详情信息展示

房山岩体中小“褶皱”的成因探讨

郭克超1,莫乃明2,姚双福1,彭杨宏1,袁玲玲3

1.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3.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摘 要:房山岩体中发育一种特殊的"弯曲"现象,它们呈不同于流线、流面的似波状形态,部分地段形成明显的小型尺度的"褶皱"构造,这些"褶皱"仅"单层"局部出现,上下不协调。本文对这些小"褶皱"的形态及产状进行了观测,一方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褶皱"周边地质现象,从宏观上分析它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后期岩体侵位有无成因联系;另一方面根据"褶皱"与围岩(涉及"褶皱"处,围岩均指"小褶皱"的承载岩体,花岗闪长岩)的成分对比和镜下微观"变形"分析,同时结合简单的"应变"测量,针对其成因提出了三种假设分析:挥发分对岩浆组分的迁移、对流条件下的索列特效应、少量基性岩浆与主体花岗质岩浆的不完全混合。

关键词:小“褶皱”;房山岩体;形成机制;流动;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