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直流等离子氮化工艺对316L不锈钢组织和磨损的影响

来源期刊:上海金属2007年第6期

论文作者:彭倩 高见 黎桂江 沈保罗 王莹 陈蜀源 王均 李聪

关键词:316L不锈钢; 直流等离子氮化; 显微组织; 磨损性能;

摘    要:应用高压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技术,改变氮化工艺参数,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渗氮处理.利用XRD衍射仪分析渗氮层的相组成,SEM观察氮化层厚度和结构,表面显微硬度计检测渗层的表面硬度,结果表明:当氮化温度T为400℃时,氮化层为单一的Sphase;当420℃≤T<480℃时,氮化层为CrN+S-phase两相混合;当温度为480℃时,Sphase衍射峰消失,仅出现CrN相;渗层厚度约为5~9 μm,渗层深度随着温度和气压的升高而增加;表面显微硬度随着温度和气压的增加而增加,最高的表面显微硬度可达839Hv0.1.在MM200磨损实验机上用环块式的方法评价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氮化显著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用S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表明未氮化的不锈钢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等离子氮化试样的磨损机制主要是氧化磨损.

详情信息展示

直流等离子氮化工艺对316L不锈钢组织和磨损的影响

彭倩1,高见2,黎桂江3,沈保罗3,王莹1,陈蜀源2,王均3,李聪1

(1.中国核动力研究院;
2.成都工具研究所;
3.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摘要:应用高压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技术,改变氮化工艺参数,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渗氮处理.利用XRD衍射仪分析渗氮层的相组成,SEM观察氮化层厚度和结构,表面显微硬度计检测渗层的表面硬度,结果表明:当氮化温度T为400℃时,氮化层为单一的Sphase;当420℃≤T<480℃时,氮化层为CrN+S-phase两相混合;当温度为480℃时,Sphase衍射峰消失,仅出现CrN相;渗层厚度约为5~9 μm,渗层深度随着温度和气压的升高而增加;表面显微硬度随着温度和气压的增加而增加,最高的表面显微硬度可达839Hv0.1.在MM200磨损实验机上用环块式的方法评价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氮化显著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用S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表明未氮化的不锈钢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等离子氮化试样的磨损机制主要是氧化磨损.

关键词:316L不锈钢; 直流等离子氮化; 显微组织; 磨损性能;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