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南金矿金场矿区断裂构造特征与古应力场恢复
来源期刊:金属矿山2019年第6期
论文作者:桑士震 尹会永 翟玉涛 赵翠月 丛顺明 焦鹏
文章页码:135 - 141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构造特征;古应力场;赤平投影;构造尺度;
摘 要:为深入研究沂南金矿金场矿区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恢复该区域的古构造应力场,为矿区深部找矿及工程布设提供依据,对金场矿区马旺矿段及冶官墓矿段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运用赤平投影方法,恢复了矿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主应力优选方位,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矿区构造特征、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化系列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矿区自中生代成矿以来至少经历了3期挤压变形,分别为白垩纪早期的近SN向挤压变形,白垩纪晚期的近EW向挤压变形及新近纪的近NE—SW向挤压变形,3期挤压应力逐渐减小,最终形成了矿区大量集中于NW、NE、NNE 3个延伸方位的剪节理或断层以及断层交汇形成的"入"字形与"人"字形的断裂构造格架;②赋存于断层带间的矿体在经历多期应力挤压变形后,其围岩稳定性较差,对后期巷道支护布设及采场设计参数优化提出了较高要求。
桑士震1,尹会永1,翟玉涛1,赵翠月1,丛顺明2,焦鹏2
1.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 山东黄金矿业(沂南)有限公司
摘 要:为深入研究沂南金矿金场矿区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恢复该区域的古构造应力场,为矿区深部找矿及工程布设提供依据,对金场矿区马旺矿段及冶官墓矿段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运用赤平投影方法,恢复了矿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主应力优选方位,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矿区构造特征、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化系列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矿区自中生代成矿以来至少经历了3期挤压变形,分别为白垩纪早期的近SN向挤压变形,白垩纪晚期的近EW向挤压变形及新近纪的近NE—SW向挤压变形,3期挤压应力逐渐减小,最终形成了矿区大量集中于NW、NE、NNE 3个延伸方位的剪节理或断层以及断层交汇形成的"入"字形与"人"字形的断裂构造格架;②赋存于断层带间的矿体在经历多期应力挤压变形后,其围岩稳定性较差,对后期巷道支护布设及采场设计参数优化提出了较高要求。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构造特征;古应力场;赤平投影;构造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