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

来源期刊:黄金2013年第8期

论文作者:孙卫志 李磊 谢劲松 刘德民 张灯堂 杨小芬

文章页码:10 - 16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金矿床;控矿作用;豫西地区;华北陆块南缘;

摘    要: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金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不同层次的拆离断层内。研究区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33~122 Ma和115.3~114.34 Ma 2个时期,且以前一个成矿时期为主,与变质核杂岩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135~123 Ma)和后期垮塌伸展阶段(116 Ma)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平行于造山带的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垂直于造山带的后期垮塌阶段是金矿床的另一个成矿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控矿机理的研究,揭示出变质核杂岩对研究区金矿床的类型、规模、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导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

详情信息展示

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

孙卫志1,2,李磊1,2,谢劲松1,2,刘德民3,张灯堂1,2,杨小芬1,2

1.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金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不同层次的拆离断层内。研究区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33~122 Ma和115.3~114.34 Ma 2个时期,且以前一个成矿时期为主,与变质核杂岩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135~123 Ma)和后期垮塌伸展阶段(116 Ma)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平行于造山带的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垂直于造山带的后期垮塌阶段是金矿床的另一个成矿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控矿机理的研究,揭示出变质核杂岩对研究区金矿床的类型、规模、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导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金矿床;控矿作用;豫西地区;华北陆块南缘;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