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床东南矿区钼矿化特征

来源期刊:矿产与地质2019年第6期

论文作者:方科 胡乔帆 李明君 邓贵安 覃鹏 黄学强

文章页码:987 - 994

关键词:谦比希铜矿床;钼矿化;地质特征;赞比亚;

摘    要: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为典型砂页岩沉积-变质型铜矿床。近年生产探矿过程,发现局部含有钼矿化叠加,为该地区的深入找矿与扩大远景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东南矿区钼矿化进行系统的地质调查,显示其矿化特征:东南矿区钼矿化位于基底隆起部位下罗恩亚群内,呈脉体切穿并交代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的下罗安亚群底部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或充填于矿化板岩(LOS)内滑动虚脱部位。根据其分布切穿关系,矿区出现的脉可分四组,除A组脉形成的剪切带中未见有矿化,其余三组脉体中均出现有钼矿化。脉体厚度为0.1~1.5m,钼矿化范围较局限,连续性不好。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鳞片状结构。矿石构造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局部形成稠密浸染状、菊花状或团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和斑铜矿,次为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硬石膏、方解石、钾长石。围岩蚀变表现为硅化、云英岩化、硬石膏化、碳酸岩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通过与该区域附近层状铜矿化及同类型矿床对比研究,认为谦比希东南矿区脉状钼矿化,应为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卢弗里安构造-热事件的晚期,受造山运动影响,早期结晶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内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富集,形成热液脉型叠加于早期层状铜矿之上,该矿化过程具有多阶段性。

详情信息展示

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床东南矿区钼矿化特征

方科,胡乔帆,李明君,邓贵安,覃鹏,黄学强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为典型砂页岩沉积-变质型铜矿床。近年生产探矿过程,发现局部含有钼矿化叠加,为该地区的深入找矿与扩大远景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东南矿区钼矿化进行系统的地质调查,显示其矿化特征:东南矿区钼矿化位于基底隆起部位下罗恩亚群内,呈脉体切穿并交代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的下罗安亚群底部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或充填于矿化板岩(LOS)内滑动虚脱部位。根据其分布切穿关系,矿区出现的脉可分四组,除A组脉形成的剪切带中未见有矿化,其余三组脉体中均出现有钼矿化。脉体厚度为0.1~1.5m,钼矿化范围较局限,连续性不好。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鳞片状结构。矿石构造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局部形成稠密浸染状、菊花状或团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和斑铜矿,次为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硬石膏、方解石、钾长石。围岩蚀变表现为硅化、云英岩化、硬石膏化、碳酸岩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通过与该区域附近层状铜矿化及同类型矿床对比研究,认为谦比希东南矿区脉状钼矿化,应为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卢弗里安构造-热事件的晚期,受造山运动影响,早期结晶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内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富集,形成热液脉型叠加于早期层状铜矿之上,该矿化过程具有多阶段性。

关键词:谦比希铜矿床;钼矿化;地质特征;赞比亚;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