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及赋存机制

来源期刊:煤炭学报2015年第2期

论文作者:李云波 姜波

文章页码:412 - 421

关键词:宿临矿区;构造煤;硫;赋存规律;动力变质;

摘    要:在对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硫含量精确测定和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煤显微结构和典型矿物观测与分析,探讨构造煤中硫的迁移富集机理。研究发现: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的硫含量变化较大,以有机硫和硫铁矿硫为主,可将其分为递增、平稳和复杂等3种类型;垂向上与区域煤层中硫的变化一致,平面上受西寺坡逆冲断层控制,由高应力区向低应力区的迁移规律明显;构造煤中的硫酸盐矿物以石膏较为常见,以粒状、片状、碎屑状和裂隙填充状分布于在脆性变形煤中,其形态与应力-应变环境相关;黄铁矿是硫铁矿硫的主要赋存矿物,依据不同类型构造煤中黄铁矿的形态特征,划分出4个形成阶段12种类型;有机硫随构造煤破坏程度增加而散失,构造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在改变煤体结构的同时为有机硫的迁移提供了动力。分析认为,沉积作用控制了成岩阶段煤中硫的分布,成煤后的构造改造和变质变形则使煤中硫发生迁移,并在不同类型构造煤中产生分异。

详情信息展示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及赋存机制

李云波1,2,姜波1,2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2.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在对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硫含量精确测定和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煤显微结构和典型矿物观测与分析,探讨构造煤中硫的迁移富集机理。研究发现: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的硫含量变化较大,以有机硫和硫铁矿硫为主,可将其分为递增、平稳和复杂等3种类型;垂向上与区域煤层中硫的变化一致,平面上受西寺坡逆冲断层控制,由高应力区向低应力区的迁移规律明显;构造煤中的硫酸盐矿物以石膏较为常见,以粒状、片状、碎屑状和裂隙填充状分布于在脆性变形煤中,其形态与应力-应变环境相关;黄铁矿是硫铁矿硫的主要赋存矿物,依据不同类型构造煤中黄铁矿的形态特征,划分出4个形成阶段12种类型;有机硫随构造煤破坏程度增加而散失,构造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在改变煤体结构的同时为有机硫的迁移提供了动力。分析认为,沉积作用控制了成岩阶段煤中硫的分布,成煤后的构造改造和变质变形则使煤中硫发生迁移,并在不同类型构造煤中产生分异。

关键词:宿临矿区;构造煤;硫;赋存规律;动力变质;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