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孔隙度模型及变化规律
来源期刊: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7期
论文作者:赵俊龙 汤达祯 高丽军 许浩 孟艳军 吕玉民
文章页码:180 - 185
关键词:煤储层;孔隙度;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
摘 要:为准确表征开发过程中欠饱和煤储层孔隙度变化,以临界解吸压力为界,在煤基质收缩及有效应力耦合作用下建立煤储层孔隙度模型,以此分析了排采过程中孔隙度随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发过程中孔隙度变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排水降压段、缓慢降压段、弥补反弹段、快速增长段,分别与生产过程中气、水产出变化阶段相对应;孔隙度变化程度主要受控于反弹压力点与临界解吸压力点之间的配置关系,反弹压力越接近临界解吸压力,基质收缩强度越大,孔隙度反弹能力越强;在生产过程形成的压降漏斗内,各点孔隙度变化可以反映该点储层压力的变化,扩大压降漏斗内孔隙度反弹压力面和等孔隙度压力面,有利于提高煤层气井产能。
赵俊龙1,2,汤达祯1,2,高丽军3,许浩1,2,孟艳军1,2,吕玉民4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实验室3.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4. 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
摘 要:为准确表征开发过程中欠饱和煤储层孔隙度变化,以临界解吸压力为界,在煤基质收缩及有效应力耦合作用下建立煤储层孔隙度模型,以此分析了排采过程中孔隙度随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发过程中孔隙度变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排水降压段、缓慢降压段、弥补反弹段、快速增长段,分别与生产过程中气、水产出变化阶段相对应;孔隙度变化程度主要受控于反弹压力点与临界解吸压力点之间的配置关系,反弹压力越接近临界解吸压力,基质收缩强度越大,孔隙度反弹能力越强;在生产过程形成的压降漏斗内,各点孔隙度变化可以反映该点储层压力的变化,扩大压降漏斗内孔隙度反弹压力面和等孔隙度压力面,有利于提高煤层气井产能。
关键词:煤储层;孔隙度;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