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期刊:材料导报2020年第19期

论文作者:季承维 马爱斌 江静华

文章页码:19094 - 19100

关键词:轻质高熵合金;四大效应;设计原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摘    要:高熵合金只有15年的研究历史,由于具有独特的成分设计、简单的微观结构、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元素的选取不同,高熵合金也被划分为3d过渡金属元素高熵合金、难熔高熵合金、镧系过渡金属元素高熵合金以及轻质高熵合金等。其中,轻质高熵合金在2010年之后才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组成元素大多为轻金属,在具备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同时,还具备密度小的优点,可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军事工业等领域,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然而,制约轻质高熵合金发展的因素也很多,主要为理论机制的不完善、制备工艺的不成熟以及生产成本高昂。理论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高熵合金的相结构难以预测以及四大效应不能完全解释高熵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独特性;制备工艺的不成熟主要体现在块体轻质高熵金的制备方式较少且不利于大批量工业生产;成本高昂主要体现在大多数轻金属单质价格昂贵且每种元素在轻质高熵合金中的成分占比较高。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上述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对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集中在: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生产水平,设计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合金。目前,成功开发出的轻质高熵合金有Al20Li20Mg10Sc20Ti30、Al20Be20Fe10Si15Ti35以及AlLiMgZnSn等,这些合金分别采用机械合金化法、电弧熔炼法以及感应熔炼法进行制备,拥有低密度、高强度的优点,这些制备工艺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归纳了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对轻质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设计原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阶段轻质高熵合金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轻质高熵合金未来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详情信息展示

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季承维1,马爱斌1,2,江静华1

1.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2. 宿迁市河海大学研究院

摘 要:高熵合金只有15年的研究历史,由于具有独特的成分设计、简单的微观结构、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元素的选取不同,高熵合金也被划分为3d过渡金属元素高熵合金、难熔高熵合金、镧系过渡金属元素高熵合金以及轻质高熵合金等。其中,轻质高熵合金在2010年之后才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组成元素大多为轻金属,在具备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同时,还具备密度小的优点,可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军事工业等领域,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然而,制约轻质高熵合金发展的因素也很多,主要为理论机制的不完善、制备工艺的不成熟以及生产成本高昂。理论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高熵合金的相结构难以预测以及四大效应不能完全解释高熵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独特性;制备工艺的不成熟主要体现在块体轻质高熵金的制备方式较少且不利于大批量工业生产;成本高昂主要体现在大多数轻金属单质价格昂贵且每种元素在轻质高熵合金中的成分占比较高。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上述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对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集中在: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生产水平,设计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合金。目前,成功开发出的轻质高熵合金有Al20Li20Mg10Sc20Ti30、Al20Be20Fe10Si15Ti35以及AlLiMgZnSn等,这些合金分别采用机械合金化法、电弧熔炼法以及感应熔炼法进行制备,拥有低密度、高强度的优点,这些制备工艺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归纳了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对轻质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设计原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阶段轻质高熵合金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轻质高熵合金未来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轻质高熵合金;四大效应;设计原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